5月16日,2025國際博物館日川渝主會場活動暨重慶市第十六屆文化遺產宣傳月活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啟幕。活動現場公布了2024年度川渝博物館獲獎單位名單,大足石刻研究院載譽而歸,喜獲五項殊榮。
《天明點檢人間事——瀘縣宋代世俗石刻藝術展》獲評“2024年度重慶市博物館優秀展覽”。該展覽緊扣2024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以石刻“金線”穿珠,用活兩地特色文化資源,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大足石刻總錄》榮獲“重慶市2024年度文博單位優秀出版著作”。全書共三卷,50余萬字,圖版1100余幅,采用文圖相配的記錄方式,結合最新數字化技術手段,全面收錄大足區境內83處唐代至清代的石窟寺基本信息。作為大足石刻有史以來收錄石窟數量和規模最大的一部工具書,為石窟寺建立了完整的基礎檔案,進一步積累和豐富了川渝地區石窟寺遺存基礎信息,為石窟寺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弘揚傳承提供了堅實支撐,代表了川渝石窟考古研究的前沿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大足石刻》中英文宣傳片榮獲“2024年度重慶市博物館十佳文博短視頻”。宣傳片《大足石刻》以千年石刻為脈絡,將石刻的恢弘與細膩、歷史與當下巧妙串聯。全片以精致畫面與人文敘事,展現石刻鐫刻的文明印記,讓人感受千年匠心的傳承,體會東方文明的意蘊。
大足石刻小佛灣造像保護修復工程(第一階段)榮獲“2025年度重慶市文物保護優質工程”。保護工程實施通過多次滲透加固工藝穩定石質、彩繪粉化層;采用軟化、粘接、支頂回貼等工藝,修復卷曲、起翹貼金層;對局部失穩石壁進行穩定性處理。工程實施后使小佛灣造像的真實性、完整性得以更長久的延續和傳承。
中意合作大足石刻舒成巖摩崖造像保護修復工程榮獲“2025年度文物保護優質工程”特別獎。項目是中意首次合作對潮濕環境彩繪貼金石質文物開展的保護修復項目,項目充分發揮國際合作優勢,從前期勘察研究、保護修復試驗到現狀修復堅持以科技為支撐,有效地維系了文物原真性,促進了中意兩國文物修復領域技術與經驗交流。
大足石刻研究院在本次評選中收獲的成績,不僅彰顯了大足區在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文化傳播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更是對大足石刻長期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工作的充分肯定。未來,大足石刻將繼續以科技為支撐、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文化遺產的可持續保護與活化利用。
上游新聞記者 包靖 通訊員 余堯玉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