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柳城縣沙埔鎮上雷村的廣西柳州神焰陶瓷有限公司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要時刻——龍窯開窯。經過三天三夜不間斷的燃燒,這座龍窯再次開啟窯門,一件件陶器緩緩出爐,展現在眾人眼前。
龍窯柴燒是我國最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之一,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這種依坡而建、形似臥龍的窯爐,因獨特的結構和燒成方式得名“龍窯”。自宋代起,柳城縣便是廣西境內龍窯燒制技術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如今,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傳統的龍窯柴燒技藝逐漸淡出大眾視野,而在沙埔鎮,這座全長48米的龍窯依舊保存完好,并持續進行生產,成為廣西為數不多仍在堅持傳統柴燒工藝的“活化石”。
龍窯陶器的制作過程講究精細,主要包括做坯、印坯、蕩釉、裝匣、裝窯、燒窯等多個環節。所用陶土均取自本地,以松枝等植物為燃料,配合手工拉坯、自然風干和高溫燒制,形成獨具特色的陶藝風格。龍窯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既能實現快速燒制,又能維持還原焰環境,是燒制高品質陶器的理想選擇。其產品遠銷柳州、桂林、廣東乃至越南等地,深受市場歡迎。
蔣太華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柳城龍窯陶器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自1985年起,他便扎根于這片土地,潛心鉆研龍窯陶藝。四十年來,他帶徒近百人,親手燒制出無數精美陶器,不僅延續了古老技藝,也讓龍窯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為了讓傳統技藝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蔣太華將生產基地打造成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在廠區設立教室,接待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科技大學以及各地學生參觀學習。
在本次開窯活動中,來自沙埔鎮上雷小學的學生們也來到現場,近距離觀摩龍窯燒制流程,親手體驗制陶樂趣,在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以上內容為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公眾號原創作品,版權屬柳城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主管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圖文來源:駱毅 張琳 湯曉逵
值班編輯:凌詩
責任編輯:韋曉平
值班總編:馮艷芳
責任監制:徐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