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內耗,并不是矯情和無病呻吟,而是他們是真的沒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那么多突發(fā)的問題。
十幾歲的年紀,心思單純又心氣高,遇到一點芝麻事就想不通,會胡思亂想,也會胡亂對號入座。
我家娃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特別沒精神氣,每天面無表情,唉聲嘆氣,眼神暗淡半點光都沒有,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我看見他那樣,就特來氣,覺得我掏心掏肺對他,起早貪黑工作,每天還跟欠他八百塊錢一樣。
又生氣又懊惱,又覺得丟臉,自家孩子怎么這個熊樣子呢!
后來懂了,這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孩子陷入內耗了。
內耗原本是個物理術語,是指機器或裝置消耗卻對外沒有做功的能量。
對應在孩子身上,就是表面上啥也沒干,心理能量卻被耗盡了大半。
但仔細探究,孩子心理能量被消耗殆盡,源于花了太多能量來與自己的胡思亂想和糾結拉鋸,以至于根本沒有額外的力量來干正事。
所以內耗的孩子就很容易拖拉、磨蹭和反復糾結,很容易猶豫不決,前怕狼后怕虎,越想越累,越累越?jīng)]勁。
有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是孩子在內耗時,太容易過度反復自己,又過于敏感,導致別人一句無意的話就能刺傷孩子,就有了:
我不該這樣,我不該那樣;
我真的太笨了,太差了,我努力也沒用;
我是不是哪里沒做好?哪句話又說錯了。
而內耗往往是在孩子內心獨自完成的對白,是孩子對自己加了一系列的戲。
人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被內耗占據(jù)了大半,是非常消耗能量的。
為什么孩子容易內耗呢?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和對自己要求過高。
而孩子的不自信與自我要求高,主要源于父母耳濡目染的教育以及長期的批評、指責和嚴厲。
父母拿著為孩子好,不斷說教、批評、挑孩子的問題,本意是想讓孩子謙虛,讓孩子知恥而后勇,卻導致了孩子在青春期的內耗。
而我曾經(jīng)就是大部分父母之一,我對孩子幾乎沒有鼓勵和肯定過,最多自己開心的時候會夸孩子真聰明,真棒。
直到后來我家孩子跟我關系越來越差,孩子的情緒出現(xiàn)了很大問題,走路都低著頭,說話聲音小到聽不到,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從那時候,我就開始改變了策略,用積極反饋和正念養(yǎng)育給孩子“洗腦”:
每天變得花樣夸孩子,哪怕做得很小的一件事,也毫不吝嗇肯定;
將之前嫌棄孩子這不好,那不行,想要糾正孩子替代為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幫孩子提取他的優(yōu)勢所在;
鼓勵孩子利用自己記憶力強這一點,背誦更多的詩詞,提升孩子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我家娃也算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小孩,在被我批評時,他反應會很強烈,但我在夸贊他時,他的反應也會明顯:
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笑容,主動跟我親近;
學會某個新東西,會著急跟我分享,以得到我的再次肯定;
開始主動跟人打招呼,也開始敢抬頭看人了。
當孩子越來越自信時,他的膽子也變大了,聲調也變高了,氣場也足了,跟之前那個低著頭,不敢說話,眼神閃躲的孩子有了天壤之別。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再內耗了,而是心里有話不再憋著,全部講出來。
對我不滿意的地方,坦誠溝通,也會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
還有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孩子之前出去玩從來不告訴我去哪,什么時候回來,哪怕被我狠狠揍一頓,還是我行我素。
而現(xiàn)在會直接告訴我跟誰在一起,幾點回來,而且很準時。
我一直給孩子“洗腦”,他是一個很有信用的小孩,是一個很守時又拎得清的小孩,一個不會讓媽媽擔心,也是一個很有分寸和規(guī)矩的小孩。
媽媽因為他而感到驕傲和幸福,媽媽很欣賞和佩服他。
足夠多的正向反饋和足夠久的“洗腦”,孩子就變得自信和自律了,而且孩子的自我驅動力也很足。
可以說是正念思維之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可以說是自證預言效應的神奇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