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成都東部新區養馬街道迎來了小麥豐收的季節,金色的麥田一望無垠,微風拂過,掀起層層麥浪,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圖景在街道徐徐鋪展。
只見收割機緩緩駛過,麥稈被卷入機器,經過脫粒、分離等工序后,金黃色的麥粒傾瀉而出,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豐收的喜悅也印在了農民的臉上,“今年小麥產量不錯,質量也好,以前要一堆人收,現在一個人就能干了,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提高了20倍。”成都市曉梅家庭農場負責人田大福邊駕駛著收割機邊感嘆道。
據了解,為降低田間作業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2025年養馬街道著力探索機耕機播、無人機“一噴三防”、收割機收獲全程機械化小麥種植模式2000余畝,落實各項科學田管措施,推動小麥單產穩步提升,此次小麥產量達544噸。
近年來,養馬街道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長,2024年實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超額完成105%,總產產量達16639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形成生態循環新模式,為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筑牢根基。
為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養馬街道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24年累計發放補貼6.23萬元,新增85臺(套)中小型農機具投入使用。如今,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6%,“鐵牛” 取代“耕牛”,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益。
農業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2024年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14人、高素質農民100人次,通過農技指導服務機制,實現農業新技術推廣覆蓋率達95%,讓“科技興農” 從理念變為田間地頭的生動實踐。盤活低效閑置土地1897.84畝,創新推行“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參與” 模式,推動土地資源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集中,牽引200余戶經營業主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本地+飛地就業6萬人次,村集體增收145萬元,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效的多贏局面。
未來,養馬街道將持續深化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加快數字農業、品牌農業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編輯:黨建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