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過了三分之一多,不過諸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大多未能達成預期的銷量目標,有車企終于認識到市場的變化了,近期有新造車企業修改了今年的銷量目標,將銷量目標下調了超過一成,顯示出更多車企開始認識到當下的市場保證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在積蓄糧草過冬方面,某強勢的傳統車企最先采取動作,它對旗下的諸多品牌進行整合,業界人士推測它就是認識到汽車市場的形勢會更加嚴峻,高速增長不再,而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從而在調整期安然過冬。
還有一家超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傳出控制成本的消息,至于是如何控制成本的,大家都清楚,其中人工成本控制是其中的重要一項,而它還處于高速增長中,處于高速增長中尚且采取控制成本的手段,可見汽車行業的形勢有多嚴峻了。
相比起這兩家強勢的汽車企業,新造車其實本身的處境更不妙,2024年的數據就顯示諸多新造車企業都處于虧損當中,盈利的僅有可憐的幾家,而這已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快10年時間了,如此長的時間他們竟然尚未取得盈利,找到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實在讓人擔憂。
其實2024年新造車們就已遭遇了警報,幾家新造車企業陷入困境,他們的資本運作模式已撐不起持續的燒錢了,投資者對這種燒錢方式已開始猶豫,沒有投資者提供的資金,持續燒錢顯然是無法持續的。
更嚴重的是這些陷入困境的新造車企業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些購買了這些車企的消費者面臨著車子難以找到維修保養服務,汽車損壞了找不到配件,汽車貶值七成到九成,由此導致不少消費者開始遠離新造車。
此外某增長迅猛的新造車被吐槽夸大宣傳,什么前艙蓋是昂貴的智商稅,還被消費者吐槽只重視買車不重視售后,汽車零售店已超200多家,而售后服務店僅有100多家,以至于有消費者買了它的車維修保養來回跑了700公里!
此時消費者才明白原來車與手機真的不一樣,售后服務非常重要,汽車的使用壽命超過10年,期間需要進行進行維修保養,完善的售后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進一步導致消費者遠離售后服務不完善的新造車。
2025年第20周的數據也對電車行業頗為不利,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下滑了3.6%,其中曾被視為增長發動機的插混車型環比更是下跌超過兩位數達到14.4%,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心涼涼。
如此才讓業內驚嘆兩家汽車強企的前瞻性,營收驚人、利潤不錯的他們早早就看到了行業的危險而開始采取成本控制手段,以確保現金流安全,以更好地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
如果此時寒冬真的到來,那么對于新造車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畢竟他們當中有太多的企業仍沒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還面臨著諸多不利的因素,在接下來的艱難日子里恐怕更難生存!
這方面其實在2024年就已業界人士提出新能源汽車淘汰潮的到來,而某些車企的高管也是頻頻說汽車市場將會淘汰大量品牌,如今這一切是真的要到來了,誰會剩者為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