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雷珂馨 趙熠如)近日,小鵬汽車宣布將于2026年內推出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第五代人形機器人。事實上,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主流車企通過自研、投資、合作研發等路徑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有關機構預計,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隨著音樂舞動的人形機器人吸引參觀者。(圖片由CNSPHOTO提供)
小鵬將推第五代人形機器人
5月2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小鵬的目標是在2026年年內能夠推出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
根據規劃,小鵬第五代機器人將搭載圖靈芯片,提高機器人的端側算力,強化學習小模型和分段式端到端。同時,小鵬汽車將通過直接同源共享小鵬物理世界基座模型的VLA架構、復用小鵬云端AI基礎設施,提高機器人大小腦的智能水平。
“AI+汽車、人形機器人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以及海外市場,將成為小鵬汽車的三條增長曲線。”何小鵬表示。在機器人領域,何小鵬稱,機器人EEA架構由汽車EEA架構而來,機器人的關節來自汽車的三電、動力團隊,機器人的大小腦脊椎來自機器人、智駕和智艙團隊。汽車和機器人在組織等方面有七成同源。
據悉,小鵬汽車于2020年12月收購深圳多夠機器人技術公司,并成立鵬行智能,于2023年10月發布首款雙足人形機器人PX5,2024年11月發布第四代人形機器人Iron。
“人形機器人市場商業前景呈現‘技術跨界賦能、場景梯度滲透、供應鏈重構’特征。”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汽車企業入局將加速產業化進程,其核心優勢在于自動駕駛、三電系統、精密制造等技術復用,可快速突破運動控制、感知決策等底層門檻。短期商業化將聚焦工業檢測、物流分揀等封閉場景,依托車規級供應鏈實現成本可控;中長期需攻克靈巧手、能源密度、多模態交互等技術瓶頸,逐步向家庭服務、醫療陪護等C端市場拓展。”
車企多路徑布局人形機器人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已有廣汽、上汽、比亞迪、小鵬、奇瑞、小米等15家車企,以及華為、地平線、禾賽科技等供應鏈企業,相繼投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在海外,特斯拉、寶馬、奔馳、本田、豐田、現代等6家車企也提出了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思路。全球主流車企基本已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據悉,車企布局人形機器人的路徑可以分為自研、投資、合作研發等。在自研領域,特斯拉、小米、廣汽紛紛推出了自研的人形機器人。
2022年10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公布首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馬斯克認為,Optimus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甚至可能超過汽車業務,成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據悉,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分為多個不同階段,2025年,Optimus進入試生產階段,目標產量為5000臺;2026年的目標產量為50000臺。
2022年8月,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年度演講中發布全尺寸人形機器人CyberOne。2025年2月,小米機器人團隊宣布,CyberOne正分階段在北京亦莊智能工廠投入生產線。預計到2026年,部署總量將超過2000臺。
2024年12月,廣汽發布了第二代具身智能機器人;不久后,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亮相。廣汽預計2025年將能實現自研零部件批量生產,并率先在主機廠車間生產線和產業園區示范應用。
比亞迪、上汽、北汽則以投資方式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早在2012年,比亞迪就曾參與“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的天使輪融資。2023年8月,比亞迪入股智元機器人,認繳出資額191.497萬元。2025年4月,觸覺感知與人形機器人企業帕西尼感知科技獲比亞迪超億元戰略投資。
2024年,上汽創投、上汽旗下私募股權投資平臺尚頎資本和北汽產投接連參與了智元的A+輪融資中。同年,上汽集團的恒旭投資參與了銀河通用機器人5億元的戰略輪融資。同樣在2024年,北汽參與了帕西尼感知科技的數億A+輪融資、銀河通用的7億元天使輪融資。
豐田、奇瑞等車企則選擇與機器人公司開展聯合研發。
2024年10月,波士頓動力公司和豐田研究所宣布合作,利用豐田研究院的大型行為模型和波士頓動力公司的Atlas機器人,加快通用仿人機器人的開發。
2024年,奇瑞汽車聯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發人形機器人。2025年4月,其聯合研發的墨甲人形機器人在奇瑞國際公司園區完成首批220臺全球交付。
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郭濤認為,在產業鏈方面,汽車企業的規模化制造能力將推動減速器、傳感器、驅控系統等部件標準化,形成“硬件+軟件+生態”協同優勢。政策端智能制造與人口老齡化需求疊加,或催生千億級市場,但盈利拐點取決于技術成熟度與場景標準化進程,行業競爭將圍繞“技術迭代速度”與“生態整合能力”展開。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發布的《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預測,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有望達到1.24萬臺,市場規模達63.39億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將接近34萬臺,市場規模將超過640億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將超過500萬臺,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華龍證券發布的研報稱,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該行業有望成為2025年核心投資主線。
“人形機器人市場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商業前景極為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這使得其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成為可能。”廣州眺遠營銷咨詢公司總監高承飛表示,“在工業領域,人形機器人憑借其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勝任復雜的生產任務,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此外,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醫療、服務等多個行業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為各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然而,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和倫理問題等。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這些問題有望得到妥善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