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是什么概念?可以理解為選擇的人足夠多吧。但選擇的人多,就代表是優質的或者是好的嗎?這還真不一定。
舉個例子,是文學小說暢銷還是那種爽文暢銷?是爆米花電影票房高還是文藝片票房高?看書的人多還是刷視頻的人多?除了少數雅俗共賞的優質作品外,大部分還是膚淺的東西更受歡迎,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本身就是膚淺的。這并沒有把膚淺作為一個貶義詞,而是作為人群的特點。
膚淺是什么?它代表的是表面的,淺薄的,不深入的。而暢銷的本質,就是符合人性。那么人性的特點是什么?是欲望、是懶惰、是急功近利,所以膚淺的東西最符合這些要求。
比如成人系的東西,滿足欲望,從來市場都很大。比如短視頻,滿足人們的淺薄和急功近利,所以肯定受歡迎。甚至說過分一點,很多名著雖然暢銷,但原因可能是由于購買者的虛榮。
人的從眾心理,在互聯網各種榜單的加持下,導致社會導向越來越膚淺。但有個觀點我們必須引起我們對暢銷的警惕,就是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并不是說不跟著暢銷榜就會成功,也不是說成功的人就不膚淺,而是成功的人看得到膚淺,并且還能利用膚淺,而大多數人只是變得膚淺而已,這才是最大的區別。
那我們如何能分辨膚淺,如何能讓自己不那么膚淺呢?
首先一點,人們蜂擁而至的,大概率是因為膚淺,要么是內容膚淺,要么是人群因為膚淺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先放下主觀去觀察。第二,快速得出的確定結論,比如剛曝光某個事情,就一大堆結論出來了。第三,流于表面的評價,而沒有背后的邏輯,比如某部電影評價的是演員帥不帥,有沒有緋聞等等。
要想不那么膚淺,首要的條件就是心態開放,對不同的看法不要固守己見。第二,培養批判性思維,敢于質疑大眾的觀點。第三,深入思考,懂得反思,凡事多關心背后的原因和邏輯,敢于自我否定。
膚淺是人性,并不可怕,也不用凡事必須追求反膚淺。因為反膚淺有時就落入了清高和裝,結果還是膚淺。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膚淺,哪些事情不能膚淺,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和思維高度。
這篇文章沒有訪問量的話,有可能是平臺膚淺,也可能是閱讀者膚淺。當然,也許是我膚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