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增強司法辦案的公開度和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讓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5月20日-21日,鄧州市檢察院控告申訴和未成年人檢察部先后走進鄧州市范仲淹公學、南陽市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舉行“陽光護航”法治報告會,并對一起盜竊案件進行不起訴決定公開送達,召開檢校聯建座談會,積極推動法治宣講和檢察服務走深走實。
以案說法,舉行法治報告會
針對近期校園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現象,5月20日,在鄧州市范仲淹公學,鄧州市檢察院控告申訴和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昌婷開展以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為主題的法治課。
授課中,她通過分析系列真實案例,生動揭示了刷單詐騙、游戲交易詐騙等針對未成年人的常見詐騙手法,警示同學們要提高警惕,避免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同時,還詳細介紹了“手機扣”、微信“拉手”、出租或出售銀行卡等涉及電信詐騙的非法形式,提醒同學們切勿因小利而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兇。授課過程中,檢察官與同學們互動頻繁,氣氛熱烈。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生動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法治教育課讓自己受益匪淺,既增長了法律知識,又增強了防范意識。
為進一步筑牢青少年法治安全防線,提升未成年人預防校園欺凌的意識和能力,5月21日,檢察官走進南陽市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預防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專題法治講座,為1000余名學生現場授課,2萬余名師生通過校園電視直播收聽收看了本次講座。
檢察官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結合辦理的涉校園欺凌典型案例,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形式,深入剖析校園欺凌的隱蔽性、危害性及法律后果。針對青少年認知特點,重點講解如何識別校園欺凌行為,并詳細闡述在面對校園欺凌時的“保持冷靜、留存證據、及時求助”三步應對法,鼓勵學生提高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們既不做施暴者,也不當沉默者。同時,呼吁家庭、學校、社會要協同共治,讓法治意識在校園萌芽、向家庭延伸、在社會扎根,共同擔起未成年人保護責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筑堅實法治屏障。
活動中,該部門主任韓青梅走到學生中,耐心回答學生們的疑惑和關于未成年人法律相關知識的問題。
警示教育,公開送達不起訴決定書
在公開送達中,鄧州市檢察院控告申訴和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郭風茹詳細介紹了被不起訴人甲某(化名)盜竊案案情,分析了案發原因和案發后被不起訴人認罪悔罪的態度等,詳細闡述了對該案作出不起訴決定的理由及法律依據,并當場宣讀送達了《不起訴決定書》,還針對盜竊罪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被不起訴人甲某(化名)當場表示已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將珍惜這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
參與公開送達單位的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決定,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司法溫度,這是給我們職工的一次寶貴機會,我們十分贊同,今后我們會加強對職工的普法宣傳教育,培育良好師德校風。”
協作聯動,召開檢校聯建座談會
在與鄧州市范仲淹公學的檢校聯建座談會上,鄧州市檢察院控告申訴和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韓青梅就強制報告、入職查詢、“一號檢察建議”等制度落實情況與校教職工代表進行深入溝通交流,督促校方構建更加完善的預防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方面的防控機制。檢察干警還了解了校方在校園及學生管理、校園安全等未成年人保護長效機制方面的做法成效,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通過“法治教育+法律文書公開送達+檢校聯建座談會”的方式,綜合發力、一體履職,讓法治宣講和檢察服務更加貼近學校的教育教學,更加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下一步,鄧州市檢察院將持續深化檢校共建,強化法治副校長實質化履職,積極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不斷豐富法治課堂的內容和形式,努力將法治知識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成長指南,讓法治的種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發芽,為構建平安和法治校園注入檢察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