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倫理學家之一的學者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去世,享年96歲。
麥金太爾是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中社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先后執教于曼徹斯特大學、利茲大學、波士頓大學與維特比德大學,現任美國圣母大學哲學系麥克馬洪與哈克榮譽教授。其思想以對現代性批判、德性倫理復興及社群主義理論為核心,深刻影響了當代哲學、倫理學和社會學領域。
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以大量的著作,對摩爾以來的元倫理學進行了不懈的攻擊。他的重要著作《追尋美德》《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以及《三種對立的道德探究觀》,在對西方現代性之根源的追溯中,促進了亞里士多德美德倫理學在當代的復興。其研究融合哲學、歷史學、社會學和宗教學,尤其注重通過歷史分析揭示道德觀念的演變。例如,他對荷馬史詩、中世紀神學及啟蒙運動的批判,展現了倫理思想與社會結構的深層關聯。麥金太爾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與建設性。他不僅揭示了現代性道德危機的根源,還通過德性倫理和社群主義提供了替代方案。
國內出版社引進了多部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的哲學論著,包括了《追尋美德》《依賴性的理性動物》《倫理學簡史》等,其中由譯林出版社引進的《追尋美德》于2024年5月進行了第三版修訂出版,新增了麥金太爾親筆的第三版序,還增補了四萬字全面梳理麥金太爾學術生涯和創見的導讀。這本書中麥金太爾從現代社會的道德無序出發,對西方道德觀念與整個現代性的精神進行了全面的檢視與反省。這是一部關于倫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對西方文明的基本動力與假定進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論證的力量與氣魄,它對美德生活的強調,有力地推動了當代倫理學從元倫理學向實質倫理學的轉變,使其不僅成為“當代倫理學研究的轉折點”,也成為近40年來思想界激烈爭論的焦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