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難買孩子笑,沒錢更難上好校。"
刷到廣州這些民辦小學收費標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年27.3萬?這得賺多少錢才敢把孩子往里送??!
我算了算,工作十來年的積蓄都不夠孩子讀完一個小學的。
【學費貴到沒朋友】
前幾天,也就是5月17號,廣州義務教育報名系統公布了各區民辦小學收費標準。
這排行榜一出來,我直接驚了。
最貴的是番禺區博萃德學校,學費11.9萬一學期,住宿費1.75萬一學期,加一塊13.65萬。
注意,這只是一個學期的錢!一年就是27.3萬!這錢夠在廣州郊區買個小套一了。
第二名是增城區斐特思學校,它學費比第一名還貴,一學期12萬,但住宿費便宜點,只要9000,所以一學期一共12.9萬,一年25.8萬。
第三名是廣州市新僑學校,一學期收10.09萬,一年20.18萬。
后面幾名也都不便宜:
花都區耀華學校一學期9.25萬;
番禺區諾德安達學校一學期7.9萬;
黃埔區中黃外國語實驗學校一學期7.86萬;
海珠區海華雙語學校一學期7.67萬;
番禺區執鴻學校一學期7.43萬;
黃埔區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一學期學費6.93萬,住宿費8100;
荔灣愛莎文華學校一學期學費6.5萬,住宿費1.5萬。
這些學費都是按學期算的,一年得交兩次。就算是排名最后的學校,一年也要十幾萬。這不是普通人能負擔得起的。
最諷刺的是,和這些天價民辦學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州一些公辦名校居然招不滿學生了。
媒體報道說,越秀區那些個傳統名校今年生源明顯不足。
東風東路小學原計劃招585人,結果只有462人報名;
東山培正、文德路這些老牌名校也招不滿。
天河區情況也好不到哪去,龍口西小學勉強招滿,只比計劃多9個人。
連華陽、體育東小學這些以前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學校,今年都有空位了。
對這事,官方沒正面回應。
各區教育局就說自媒體的數據不準確,報名系統里的數據只是臨時的,不是最終結果。
但不管怎么說,一些學校招生不足好像是事實。
有人說:"這學費比我一年工資還高好幾倍,這讓我怎么上得起?"
還有人感慨:"小學比大學還貴十倍,窮人家孩子讀書越來越難了。"
仔細想想這事,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第一,教育資源分配太不公平。有錢人砸錢就能讓孩子上好學校,普通家庭想都別想。這不是在制造階級固化嗎?
第二,生育率下降是大背景。現在年輕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學生人數自然越來越少,學校肯定會招不滿??善婀值氖?,平價的公辦學校招不滿,貴到離譜的民辦學校卻有市場,這說明啥?
說明在廣州,確實有那么一批人口袋很深,幾十萬的學費對他們根本不是問題。
他們寧愿花這么多錢,也要把孩子送到這些所謂的精英學校。
可這些學校真有那么神嗎?值這個價嗎?我看未必。
有些家長就是跟風,聽說哪個學校貴就覺得哪個好,其實不見得。
最關鍵的問題是教育公平,教育本來應該給每個孩子差不多的機會,現在卻完全看家庭條件。
這對整個社會來說都不是好事。
你們覺得這些學校收這么貴合理嗎?
你愿意花這么多錢讓孩子上小學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