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多樣化,這是國家為高中教育發展明確的方向。這一指向對民辦高中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因為隨著公辦普高越來越多,民辦學校只有提供不一樣的教育選擇,才有立足與發展的機會。
而多樣課程、多元升學帶來的多種選擇,恰恰是承翰的優勢所在。目前,學校已構建起“以標桿班為依托,港澳臺聯考班、國際課程實驗班、特長班、小語種班為突破點”的多元多向培養格局。無論是希望在傳統高考中脫穎而出的學生,還是懷揣留學夢想或立志在藝術領域嶄露頭角的學生,都能在承翰高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標桿班是承翰高中的“尖刀連”,對標深圳市教育先行示范行動方案,旨在為國內“雙一流”名校輸送優異畢業生而打造的培優平臺。標桿班整合了優秀師資與課程,由一流教師任教,資深班主任帶領。
港澳臺聯考班,針對港澳地區、臺灣地區、華僑考生開設的班型,引入有聯考經驗的師資,名師嚴教、全封閉式管理,形成一套嚴格、系統的聯考教學體系,幫助各類聯考生脫穎而出。
特長班和小語種班,涵蓋美術、傳媒(音樂、舞蹈、播表)、書法、體育、日語、俄語等科目,不僅注重文化課的教學,還選派精干的專業教師和教研團隊,支持學生專業發展,一生一案,真正實現孩子多元發展,多向成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承翰的國際課程實驗班。該班經深圳市教育局批準開設,通過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國際學校權威認證機構 Cognia 認證,學歷和成績單全球認可。目前開設有美國方向的AP課程、英國方向的A-Level課程、英國劍橋班、香港DSE課程。AP課程通過美國“College Board ”認證,A-Level課程通過英國 Pearson Edexcel認證。
據介紹,國際課程畢業生100%升入世界名校,被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南加州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紐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錄取。
有選擇才有個性化發展,尤其是對于發展中的學生來說,給他們提供選擇并協助、引領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好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承翰國際課程體系升學指導老師吳曉媛講述了一位陳同學的故事。
該同學原本在普通高考體系上課,但經常參加國際體系的活動。熟識之后,升學指導老師進一步了解陳同學的學習情況,發現他文理嚴重偏科:語言能力很強,數學150分的卷子,卻常常考不上60分。經過多次交流、研究,陳同學和家長最終選擇“轉軌”到國際體系。
在這里,升學指導真正做到“一對一、全天候”。每一位入學的學生,都會配備一名專業升學指導老師,并一直伴隨到學生進入大學。在此過程中,老師會與學生、家長進行一對一溝通,根據學生的成績、性格、特長等制定專業、學術及院校規劃。
一開始,陳同學希望往自己感興趣的哲學方向發展。升學指導老師與學科教師、班主任等組成聯合團隊,為他提供哲學方面的課程和書籍。但很快陳同學發現哲學并非自己的真愛。“這其實是很常見的情況。我們會鼓勵學生繼續尋找屬于他的興趣點和發展點。”吳曉媛說。
最后,陳同學選擇了偏冷門的中東研究方向。老師們為他匹配人文、地理、世界歷史等AP學科,還帶他開展自主研究性學習,撰寫論文。在此期間,陳同學專門三次前往土耳其體驗、學習。最終他被世界名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錄取。“如果他繼續走國內高考通道,可能考本科都很艱難。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吳曉媛開心地說。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是在育人能力的鍛造還是在學校吸引力的打造上,教師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承翰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一個踐行多年的“九字方針”:聘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聘得來,取決于學校的吸引力。目前承翰高中有專任教師193人,特級教師 5人,正高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26人,省市區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82人,有高三畢業班經驗的156人,碩士研究生占比近 60%。
從經驗豐富的公辦學校領導到正高級、特級名師,從世界各地的資深外教到頂尖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不同人選擇承翰的原因略有不同:或者看重這里一流的硬件和環境,或者喜歡這里自由包容的工作氛圍,或者欣賞這里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但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這是一個學習進步、施展才干的優質平臺。
王佳敏是2017年入職承翰高中的,第二年,她就當上了學校政治科組長,現在還是區政治學科中心組成員。“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學校都會提供許多發展平臺。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2019年通過校招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孫國念,如今已是學校地理科組長、區級骨干教師、區地理學科中心組成員、市級課題中心成員。入職六年不到,她已經帶了四屆高三。
曾在公辦學校工作多年的正高級教師肖龍胤以區視導為例見證了承翰教師的成長:“從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高三視導工作的數據來看,近幾年承翰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了質的躍升——優秀課堂占比持續提升,全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均達到良好以上標準,普遍展現出了優異的教學水平。”
為什么承翰教師能夠整體發展、快速發展?
近年來,承翰教師在全國、省、市、區級各項教學大賽中屢獲佳績:17人獲得深圳市高考先進個人稱號,18人獲得市級教學基本功大賽名次獎,66人獲得區級教學基本大賽等次獎,45人獲得國際國內大獎優秀指導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獲獎)論文超百篇。
“不管是各類命題比賽、教學設計比賽,還是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我們都會積極參加并經常得到很好名次。這對老師們來說,不僅是激勵,更是非常難得的成長機會。”承翰高中數學科組長、龍崗區數學學科中心組成員汪廷榮老師說。
學校里還有兩個頗具承翰特色的比賽。一個是組織年輕教師與高三學子一同參加高考一模、二模。實踐證明,這是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的有效方法。今年學校把參加教師的范圍從40歲以下擴大到45歲以下。另一個則是“承翰杯”優質課大賽。今年進入第三屆,參賽范圍從部分教師擴大到全體教師。學校將重點打造的“習·探·得”三階承翰課堂模式作為標準,以此整體提升課堂質量和教師素養,頗有立竿見影之功。
獨行快、眾行遠。數學科組是承翰高中的“王牌之師”,而在科組長汪廷榮看來,團隊合作、共同進步,就是這支隊伍強大的主要原因。
“我們非常注重團建工作。”汪廷榮說,數學科組不僅有獨特的文化和理念,還形成了完善的內部協作和幫扶機制。大家以年級為單位劃分備課組。各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此外,在課題研究、校本教材開發等方面,也都有系統而成熟的協同方案。
作為一所民辦學校,學校高度重視打開校門,讓教師走出去,把資源請進來。一方面,學校充分利用市、區平臺和資源,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和教研活動。另一方面,學校還與深圳中學、龍城高級中學等名校開展結對幫扶。學校專門成立多個名師工作站,邀請結對幫扶的名師“傳經送寶”,在課程構建、課堂教學、學生培養、資源配置和考試研究等方面,給予常態化的引領和培養。
一所好學校,不僅是師生快速成長的優質平臺,更應是充滿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的能量場。
在這樣的能量場中,當年中考474分、英語32分的陳涵釗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光譜。他參加乒乓球社團、文學社團、物理社團。后者讓他最終蛻變為別人眼中的學霸:物理單科狀元、學習標兵、深一模校排物理類第2名。
讓陳涵釗印象深刻的,還有生涯規劃節、新年音樂會、高中十佳歌手大賽、科技節、模擬法庭等。“雖然我大多時候只是‘觀眾’,但已足夠精彩。高中三年玩得太開心了,甚至沒有感覺到壓力特別大的時候。”
在這樣的能量場中,中考482分入讀承翰高中,年年包攬三好學生、學習標兵等榮譽稱號的楊鑫鎏,充實、忙碌又幸福地肆意生長。
在初中已是舞蹈十級的她,因一次舞蹈練習腰部受傷,轉戰冷門樂器巴松(大管),走上藝考之路。“每天在課間就把作業寫完,晚自習前兩節課在琴房練琴,最后一節晚自習總結回顧、預習,每周六往返廣州上大師課。周日還可以出去玩,和好朋友逛街。”楊鑫鎏笑著說,她是同學眼中的“時間管理大師”。
除了學習和音樂,在學校的活動中也總能見到她的身影。藝體節上作為開場舞的一員驚艷亮相;元宵游園會中和同學承包公益攤位,用自己的手工技能和創意制作了精美裝飾品;將義賣所得全額捐給了騰訊公益星星藝術夢項目……
承翰也成功“捕獲”了家長們的心。楊鑫鎏媽媽說:“不管是在身心健康,還是在學習方面,這都是一所讓家長安心的學校。”趙云汐家長說,她對承翰這種孜孜不倦進取的精神非常認可。“做教育是需要情懷的。學校一直致力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服務,在各方面努力提升,這是我非常感激的。”
據介紹,承翰高中現有學生社團60多個,滑板社、器樂社、科創社、天文社、桌游社、京劇社乃至美食社、棋牌社、泰拳社,應有盡有。學校還會定期組織紅色研學、戶外拓展、名勝探訪、職業體驗等研學活動,以及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成人禮、校園歌手大賽、新年音樂會、傳統節日游園會、社區服務等主題活動。
看似琳瑯滿目的社團與活動背后,其實有清晰的設計思路與教育目的。承翰高中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飛說,承翰高中始終秉持活動課程化、活動制度化、活動常態化的理念,精心構建多元、開放且富有活力的活動體系,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體驗機會。“我們會把更多的教育元素融入到活動中,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不僅僅是熱鬧、好玩。”
自有土地、自有物業,拿過“魯班獎”,被譽為“廣東省最具特色的花園式學校”,承翰高中的軟硬件設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周邊三大公園環繞的校園,按省一級標準建造,配備一流現代(智能)設備,建有“四館三院二中心一平臺”,即室內體育館、恒溫游泳館、智慧圖書館、承翰藝術館;滑雪滑板學院、高爾夫學院、千人大劇院;藝術中心、科創中心、智慧校園平臺,此外,還有同聲傳譯等學術報告廳、鋼琴教室、休閑咖啡廳等。
學校食堂為深圳市食品衛生A級單位,綠色蔬菜和有機大米由承翰奧莉農場自產自供,學生宿舍8人間,內有獨立陽臺和兩個獨立衛生間……但這些,絕非承翰吸引力的全部。
“初遇承翰,是被校園環境吸引,而現在非常滿意當初的選擇,這是一所很有人情味的學校,慶幸自己取得了看得見的進步。”楊鑫鎏的“真情告白”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
陳涵釗說,剛來承翰的時候,他最喜歡和小伙伴探索校園,除了室內體育館,還有高爾夫球場、很大的地下滑板場地,找到了很多快樂的小天地。食堂飯菜好吃、營養全面,宿舍溫馨,是快樂的小天地。但讓他對承翰產生更深感情的是,是這里的同學與老師給予自己的關愛與幫助。
中考474分,曾讓他覺得人生一片黑暗,英語32分更等于一票否決了未來,但承翰給了他第二次變得優秀的機會,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短短一學期就讓我完全超過預期。不管是讓我重新找回自信的小語種,更拔尖的物理,還是所有老師都一視同仁的其他科目。”他特別感恩自己的物理老師“劉特”劉昌如,“感謝的話根本說不完。考差了會安慰我,考好了會肯定我,也會讓我不驕不躁,還會苦口婆心地勸我,‘做題要細心’。”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王佳敏都會跟學生分享她特別喜歡的康德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在她的愿景里,頭頂的星空是希望學生的視野能夠廣,心中的道德是希望課程能立德樹人。
作為政治老師,她始終認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這里,政治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關于責任、信仰與成長的青春修行。她會帶學生走進社區,化身“基層治理調查員”,解鎖基層治理“秘籍”,她會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法庭”,播種法治信仰,她會帶學生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讓學生喜歡上她的課堂,“原來政治課可以這么有趣!”她也喜歡跟學生談心,尤其在“壓力山大”的高三,她說自己和同學們就是“戰友關系”,她也很開心學生稱呼她“敏姐”。
同樣喜歡跟學生“打成一片”的孫國念,會“懲罰”遲到或考試失利的學生玩真心話大冒險游戲,只為在高三枯燥疲憊的學習中增添一點趣味。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她會毫不吝惜給予奶茶獎勵,有時候獎金超支嚴重,同事開玩笑說她“每月貸款上班”,她也樂此不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