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高迪(1852-1926),被稱為“上帝的建筑師”,是世界建筑史上極具創造力的天才。他的作品以自然主義、曲線美學和結構創新著稱,7項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7項為西班牙國家級文物。
5月23日,上海久事美術館推出“2025西班牙藝術季”,開啟多館聯動的展覽。其中,最為人所關注的是高迪主題聯展,分別為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的“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和北京東路230號久事藝術沙龍的“物樂其華——高迪之聲”,前者通過建筑構件、歷史照片、工作手稿、影像記錄以及文獻資料等,呈現高迪的建筑設計及演變,后者則通過“聲音雕塑”,向觀眾講述高迪建筑語言背后的文化故事。
“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展覽現場
“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展覽現場
高迪與他的時代
安東尼·高迪是世界建筑史上極具創造力的天才,自然主義的代表藝術家,在建筑、設計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視頻:久事美術館“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展覽現場。(03:58)
高迪生于雷烏斯的一個鐵匠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底層人民,生活平靜、簡單。在童年時代,高迪喜歡觀察自然:蝸牛殼的螺旋、樹葉的脈絡、山巒的起伏等都成為他日后創作的靈感源泉。母親因病去世之后,高迪的父親將希望寄托于當時還是少年的高迪身上,在他中學畢業之后將其送到巴塞羅那的建筑學院學習建筑。1877年,高迪從建筑學院畢業,正式成為一名建筑師。
高迪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展出的“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特展借助建筑構件、歷史照片、工作手稿、影像記錄以及文獻資料等不同媒介,呈現高迪的創作演變,并反映出當時的新藝術運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革。
身邊人與城市居民勾連起了高迪與加泰羅尼亞的情感記憶。展覽的第一板塊“詩意棲居”講述了高迪與他的身邊人。1867年至1968年間,15歲的高迪與12歲的愛德華·托達(Eduard Toda)聯合創辦了手寫雜志,高迪在雜志中寫下了詩句,“讓我有一天像山谷里的百合花一樣愛你”。這里折射出的是青年高迪對自然生命的關注和熱愛,這也是其將建筑視為有機生命體哲學的萌發階段。曲線如花瓣舒展,光影似晨露流淌,高迪的愛不僅停留在美學追求層面,更是對巴塞羅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溫度介入。
高迪在圣家堂工作室工作,理查德·奧皮索繪
高迪與古埃爾伯爵,諾內爾攝
在策展人,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尤義斯·布拉沃·法雷看來,他的建筑奇跡,始于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共振。走入展廳,觀眾便能看到一系列舊影,那是高迪和身邊人的共同記憶,也展示了他們以人文關懷來回應工業時代的人性疏離。
值得一提的是,托達曾任西班牙駐上海總領事,常寄書信與中國照片予高迪,并向高迪訴說中國的龍。巧合的是,龍在加泰羅尼亞民間文化中同樣占據重要地位,高迪在此后的設計中也常常將龍的形象融入作品中。
1916年,高迪在圣家堂下層做結構強度測試
巴塞羅那,高迪之城
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游客往往會被那些“瘋狂”的建筑震撼:扭曲的煙囪像巨龍脊背,教堂尖頂布滿七彩馬賽克,陽臺欄桿如海浪般起伏……這些建筑奇觀,也皆出自高迪之手。高迪為巴塞羅那留下了最具標志性的城市象征,見證了19世紀末這座城市的深刻變革——從城墻外的城市擴張到工業革命帶來的繁榮。據說,他為巴塞羅那留下了16處建筑作品,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七項。
文森之家
文森之家是高迪的早期代表作。這一建筑位于巴塞羅那極富生活氣息的恩典區,是一座集新摩爾式,東方異域風和新古典主義為一體的避暑住宅。整棟房子使用了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等不同種類元素進行了巧妙融合,同時內部的裝飾靈感也都取自于附近的自然植物形態。
巴特洛之家并非高迪建造,但在改建和設計的過程里包含了高迪的思想精髓;在巴塞羅那帕塞奧·德格拉西亞大街上的米拉之家,則到處可見蜿蜒起伏的曲線,整座大樓宛如波濤洶涌的海面,富于動感。高迪說那是“用自然主義手法在建筑上體現浪漫主義和反傳統精神最有說服力的作品”。
巴特羅之家
米拉之家
在巴塞羅那的佩拉達山間藏著一座從童話書頁中躍出的奇幻之境——古埃爾公園。高迪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石塊、碎瓷、玻璃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房子、道路、走廊、長椅、廣場,并配以樹木花草,整座公園處處體現著人工建筑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仿若一處落在人間的童話劇場。這里本是工業巨擘古埃爾委托建筑詩人高迪打造的山間烏托邦,意圖為新興資產階級筑造60棟花園別墅,卻因理念過于超前淪為“爛尾”工程,最終在1914年化作獻給世界的公共藝術瑰寶。
古埃爾公園
展覽現場,古埃爾公園的柱廊模型
展覽現場,高迪繪制的古埃爾教堂手稿
古埃爾教堂舊影
這一展覽的尾端,則是圣家族大教堂的案例展示。圣家族大教堂是棟平面呈矩形,立面為不規則多柱形,不對稱的哥特式教堂,主體結構由5座殿堂和3座側翼殿堂組成。教堂分為三立面,東側的誕生立面,西側的受難立面,南側的榮耀立面,象征耶穌一生的三個階段。而圣家堂的Y型立柱,如同老樹根一樣從下往上逐漸變細,最后變成了枝條縱橫的樹叢伸向天頂,和天頂圖案形成了奇妙的組合,像透過萬花筒定格的繽紛一刻。許多人會在某個剎那,感覺仿佛置身于一片茂密的喬樹林中。
建設中的圣家堂
圣家堂內部
高迪自1883年開始主持該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高迪完全謝絕了其他工程,專心致志于這一教堂的建筑。圣家堂是他最主要的、最偉大的建筑,也可以說是他心血的結晶、榮譽的象征。
在這一板塊中,最重要的展品是一件由高迪工作室親手雕鑄的《圣母領報》場景原始浮雕打樣,據說這是圣家堂立面設計的初始形態。
展覽現場,《圣母領報》場景原始浮雕打樣
圣家堂的設計也呈現了高迪對于力學的研究。自然垂落而形成的懸垂曲線被稱作懸鏈曲線,而高迪則將此曲線進行對稱翻轉,以獲得接近理想狀態的拱形結構。在外灘18號的一樓,則有一件裝置作品《布袋懸鏈拱》,以此展現高迪對于懸鏈曲線的研究與應用。
對于這件作品,巴塞羅那大學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城鄉規劃博士姚子剛告訴記者,“現在,建筑力學已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模擬了。不過計算機軟件的最初靈感則是來自高迪的研究。”
展覽現場,裝置作品《布袋懸鏈拱》
建筑構件中的工匠精神
除了照片文獻外,觀眾可以在展柜中看到一些建筑構件。記者了解到,展柜里的古埃爾屬地教堂花窗玻璃、米拉之家地板與奇想屋瓷磚為首次來華展出。
1883年,尚未畢業的高迪在西班牙北部的荒原上用一片向日葵瓷磚改寫了建筑史。他設計的“奇想屋”度假別墅的外墻鋪滿本該出現在餐具上的花卉釉磚。通過展柜,觀眾可以看到“奇想屋”外立面的向日葵花磚。瓷磚的向日葵花心藏著微縮設計圖:葉脈是排水管道,花瓣弧度對應承重結構。
展覽現場,“奇想屋”外立面的向日葵花磚
在關于古埃爾教堂的案例展示里,觀眾則可以看到該建筑的玻璃表面構件。據說,在建造古埃爾教堂時,高迪用3000片手工玻璃復刻地中海的光譜。他帶著工匠在海岸線守候187天,記錄不同時辰的光線折射角度,最終發明出“礦物染色層積技術”——將赭石、孔雀石、鈷礦研磨成比發絲細200倍的粉末,在玻璃表面鍍出9層漸變色彩。
古埃爾教堂的玻璃
這些建筑構件,不僅展現的是高迪的設計智慧,還沉淀了巴塞羅那當時各種能工巧匠的技藝與智慧。高迪拒絕效率至上的工業邏輯,與雕塑家、木匠、鐵藝師等共同構筑了一種反精英、擁抱多元技藝的創作生態。在他眼中,建筑是一具有機生命體,每位工匠都是不可替代的。
展覽現場,米拉之家地板
展覽現場,棕櫚葉造型的陶土
聆聽高迪的故鄉之聲
在北京東路230號久事藝術沙龍的展覽“物樂其華——高迪之聲”,則展現了高迪自幼聆聽并深受其影響的“聲音”。該展覽并非來自書本的間接理解,而是一種扎根于高迪故土的共享于加泰羅尼亞大地上的藝術記憶。幼年時,高迪常在海岸拾取貝殼、海螺,以及被海水侵蝕的木石。這些自然痕跡塑造了他作品中的典型塑性語言。故鄉附近的山脈中,風蝕洞穴的形態則被他融入米拉之家的設計。而傳統節慶中的“火龍”人塔,則啟發了高迪設計圣家堂塔樓的結構。
展覽現場,加泰羅尼亞銅匠打造的銅具
高迪的父親是銅匠,因此聲音對高迪來說對他至關重要,節奏與音程構成旋律,正如家中回蕩的鍛造聲。在展廳里,觀眾可以聽到采集自高迪故鄉的多種聲音:街道與廣場的環境聲、工業與手工勞作的聲音、節慶活動以及口述傳統等。而展覽策展人、巴塞羅那大學教授、雕塑家約瑟夫·塞爾達創作了多件“聲音雕塑”,試圖以聲音引導觀眾進入高迪建筑語言的深層意境與文化根基。
“物樂其華——高迪之聲”展覽現場
“物樂其華——高迪之聲”展覽現場
展覽還復制了高迪為圣家堂設計的鐘鈴。約瑟夫·塞爾達告訴記者,“高迪曾計劃在圣家堂中安裝數口巨大的銅鐘。他為圣家堂設計的塔樓特別開設了聲學孔洞,以便鐘聲能傳播到整個巴塞羅那。但由于資金不足,這一構想始終未能實現。高迪曾向他的好友、雕塑家馬塔馬拉(Matamala)描述鐘鈴的構想。與高迪的初衷一致,考慮到成本和重量問題,展覽再現的鐘則是在中國景德鎮,以當地共鳴性極強的陶瓷材料制作完成。”
展覽現場,約瑟夫·塞爾達制作的圣家堂鐘
1926年6月7日,高迪于巴塞羅那街頭沉浸于內心世界時,被電車撞倒。他衣衫襤褸,無人識其身份。遺體三日后方被確認。6月12日,民眾自發組成空前規模的送葬隊伍。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堂的地下墓室。而建造了一百多年的圣家堂預計于2026年高迪逝世100周年之際完工。
高迪去世的床位
巴塞羅那全城人給高迪送葬的隊伍
圣家堂地下的高迪墓室
展覽“絢爛歸樸——高迪與他的時代”將展至10月8日。(地點: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
展覽“物樂其華——高迪之聲”將展至10月8日。(地點:北京東路230號久事藝術沙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