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3日訊(記者 范洋航 牛耘 曾思達 劉惠敏)4月15日,深圳正式進入2025年汛期,守護水環境安全至關重要。作為汛期的主角,龍舟水也即將到來。為持續鞏固全市水環境污染治理成果,5月22日,深圳新聞網聯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 ,走進洪湖水質凈化廠,探秘下沉式智慧工廠暗藏 的“污水變清流”黑科技,欣賞地上濕地生態與科技共生。
據廠長介紹,洪湖水質凈化廠,占地約3.24公頃,總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肩負著羅湖區筍崗、清水河等片區的污水處理重任,為深圳河水質長期穩定達標提供了重要保障。2015年,為解決城市突出的水環境問題,政府決定在洪湖公園并未對外開放的北端新建水質凈化廠——洪湖水質凈化廠。然而,受傳統印象影響,部分人對于水質凈化廠的建設心存疑慮。
為消除市民顧慮,洪湖水質凈化廠項目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對標行業高標準,充分借鑒吸收水處理行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對除臭、降噪、優水、美景等作了全方位謀劃,采用“全地下式”雙層框架結構設計,打造“升級版”水質凈化廠。
記者跟隨廠長來到了園區內,隨處可見,生機盎然。廠長介紹,目前園區內的景觀水、池塘水,均為水質凈化廠凈化后的水。
洪湖水質凈化廠以“水文化”為工程靈魂,將廠區的除臭塔和通風井消隱設計成“網紅”打卡點“荷花塔”。據悉,每年6月15日至7月15日,為深圳的荷花節,屆時將有大批市民到此處來欣賞荷花。
隨后,記者跟隨廠長進入洪湖水質凈化廠的真身——處于公園下方的生產車間。洪湖水質凈化廠采用當前水處理行業先進的“MBR膜過濾技術”,出水水質遠優于國家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此外,洪湖水質凈化廠也是國內首座5G覆蓋全地下水質凈化廠、深圳首座市政污水領域5G新基建示范基地。通過人、機、物全面連接,各生產要素間高效協同,一座全程自動化、運行數字化、決策智能化的標桿型智慧廠站全面建成,生產、運營及監控過程均可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值守,實現工藝穩定、節能降耗的目標。
在車間內,我們能看到其基本屬于全自動化的狀態。污水在經過第一次預處理后,已明顯清澈了許多。廠長介紹,凈水廠的水會經過不止一次的全流程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質情況,直至完全達標,才會進行排出。
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執法人員現場對其水樣進行快速檢測。經檢測,水樣中污染物含量低于相關標準。
此外,洪湖水質凈化廠內還蘊含多種黑科技。凈化廠將易產生噪聲的設備放置于專用設備房內,通過吸音吊頂、吸音墻面和隔音門窗等消音措施進行降噪,在公園漫步實現了“體感無聲”;廠區實施“全封閉式”收集、處理臭氣,經深圳自主研發設備處理,出氣污染物濃度遠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地面公園實現了“人感無臭”;深圳水務集團自研的集成式水質檢測機器人,可以實現全天候水質監測,并在一小時內檢測多項水質指標,大幅縮減人力成本;通過智慧監測系統,廠區內一覽無余,自動識別、自動報警等功能一應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洪湖水質凈化廠也是海綿城市理念的實踐者。廠區通過屋面、園路透水鋪裝、設置生態草溝及雨水蓄水模塊,同時利用公園與綠地的景觀水體,打造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面源污染負荷削弱率達到53%。工廠生產區內展廊建造成科普基地,參觀者可通過參觀體驗,了解治水及再生水回用技術,學習節水知識,真正實現廠城相融、人水和諧。
通過今天的探訪,我們見識到了洪湖水質凈化廠以“一廠一園一館一廊”為特色,還荷塘于公園,予生態以民眾,實現了“讓風井變風景”“讓清漣變青蓮”“讓荷美變和美”三大愿景,打造出一個有主題、有文化、有體驗的城市公共空間。生態環境局的執法人員也在此呼吁,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參與到環境保護中,為建設美麗深圳、美麗中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