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體重管理”持續上升為國家健康戰略的核心議題,一場重塑肥胖癥診療格局的變革浪潮已然來臨!2025年5月18日,首屆諾和諾德肥胖癥論壇(NNOU)應勢啟航,以“建立標準,彰顯價值”為使命,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的戰略部署,將體重管理作為關鍵支點,筑牢慢性病防控的堅實堡壘。會議期間,國內外千余位專家學者攜前沿理念推動認知升級,以臨床實踐淬煉創新診療路徑,在思想碰撞中開拓多維視野。這場匯聚時代力量的行業盛會,必將以星火燎原之勢,引領肥胖癥治療走向更科學、更系統、更標準的未來,為“健康中國2030”的宏偉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盛大開幕,聚勢謀遠
在首屆NNOU隆重啟幕的重要時刻,浙江之江生命健康研究院院長葉真教授、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女士以及諾和諾德大中國區肥胖癥業務部副總裁張一帆先生聯袂致辭,共同展望肥胖癥治療的新愿景。
葉真教授強調,在國家政策引領下,亟需構建政產學研協同機制,推動肥胖防控的科技創新、服務優化和模式升級,真正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周霞萍女士表示,作為行業領軍者,諾和諾德將持續凝聚多方力量,匯聚全球智慧服務中國患者,助力“健康中國2030”建設。
浙江之江生命健康研究院院長葉真教授
勢在必行,盈塑前沿標準
創新之路:GLP-1減重藥物研發之旅及未來趨勢
諾和諾德國際運營部肥胖癥醫學及科學事務負責人RicardoReynoso教授表示,從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發現,到首個獲批用于減重適應癥的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的誕生,再到司美格魯肽的全球上市,這一系列成果凝聚了數代科研人員的心血。GLP-1RA歷經30年的科研沉淀,登頂2023年《Science》科學突破,推動肥胖治療從單純減重邁向多器官保護的新紀元。與此同時,卡格列肽與司美格魯肽復方制劑、GLP-1/胰淀素雙重激動劑等創新療法蓄勢待發。隨著新型減重藥物的迅猛發展以及疾病認知理念的提升,肥胖管理正加速向“目標導向治療”的模式演進,開啟個性化和精準治療的新時代。
諾和諾德國際運營部肥胖癥醫學及科學事務負責人Ricardo Reynoso教授
大勢所趨:中國肥胖癥的管理現狀與挑戰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以肥胖癥的沉重疾病負擔為切入點,系統闡述了加強肥胖管理的重要性,并詳細介紹了肥胖癥的分級治療策略。在減重藥物方面,多項高質量研究證實,司美格魯肽2.4mg(諾和盈)可顯著減重1-8,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風險20%9,為肥胖治療提供了新利器。
盡管當前已有高效的治療藥物,但醫患雙方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和治療積極度均有待進一步提升。ACTION-China研究結果顯示,盡管多數患者(>70%)認同減重責任在己,但實際采取科學醫療措施的比例卻不高;醫生層面雖絕大多數認可肥胖的慢性病屬性,但超六成認為患者“不想減重”,導致臨床干預動力不足10。紀教授呼吁,醫療機構應加強肥胖診療能力建設,積極將循證醫學支持的創新療法轉化為臨床實踐,切實改善患者預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
共塑領域標準,見證榮耀時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李小英教授在《共塑標準:減重藥物的臨床多維評價標準》的學術報告中指出,減重藥物的臨床價值已遠超“體重下降”本身,更關乎長期安全性、并發癥改善與結局獲益的多維平衡。基于全新的評估體系,臨床實踐中應優先選用符合多維評價標準的藥物。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李小英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推動門診建設規范化,明確藥物評估標準化,權威專家、跨學科團隊及行業伙伴共同見證了《體重管理門診建設專家指導意見(2025年版)》和《減重藥物臨床多維評估專家指導意見》從理念到方法的系統推進。兩份專家指導意見預計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此外,本次會議恰逢SELECT研究成果被正式寫入司美格魯肽2.4mg中國說明書之際,大會特設慶祝儀式,與會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SELECT研究作為評估司美格魯肽2.4mg對超重或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里程碑研究,其結果寫入說明書不僅為該創新藥物的顯著心血管獲益增添有力證據,更充分體現了藥監部門對其療效的認可和信任。
共同見證:《體重管理門診建設專家指導意見》(2025年版)與《減重藥物臨床多維評估專家指導意見》
超越減重,盈在綜合獲益
心健康新視角:司美格魯肽2.4mg的心血管獲益進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張宇清教授從心血管醫生的專業視角,深入探討了GLP-1RA類藥物,尤其是司美格魯肽2.4mg對心血管健康的積極影響,并結合臨床實踐和研究證據強調其為領域帶來的突破性變革。這種多效性藥物通過綜合改善體重、血壓、糖代謝、炎癥指標等多重機制,為患者提供了跨疾病譜的干預價值,成為鏈接體重管理與心血管結局干預的關鍵橋梁,引領我國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療進入“減重+護心”的雙效管理新時代。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張宇清教授
術新機拓新程:司美格魯肽2.4mg助力肥胖癥管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減重中心王存川教授指出,盡管代謝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減重手段,但臨床應用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我國肥胖患者中實際接受手術的比例僅為0.01%11,滲透率極低;另一方面,手術伴隨的副作用亦需警惕。以司美格魯肽2.4mg為代表的治療藥物,不僅可為術前高危人群提供更安全的過渡方案,也為術后體重反彈、療效不足患者帶來干預新選項。相信未來在新型減重藥物和減重手術的協同作用下,我國肥胖癥的防治水平將大幅提升。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減重中心 王存川教授
肥胖背后的肝臟危機:MASLD及其臨床管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范建高教授詳細介紹了肥胖與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之間的內在聯系,體重管理在MASLD防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MASLD的治療策略。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比例高達 75%,超重/肥胖可使脂肪性肝炎患病風險增加3倍以上。而減重≥10%有望實現近100%的肝脂肪變緩解,90%的脂肪性肝炎緩解。目前,司美格魯肽2.4mg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其不僅具備顯著的減重療效,還能改善脂肪肝指數、肝酶水平及肝臟彈性值等多項肝臟指標,為MASLD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范建高教授
盈領對話:減重藥物治療管理中的全面實踐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陳偉教授擔任本環節主持嘉賓,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內科余學鋒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愷教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楊景哥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內分泌科史曉光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代謝減重中心聶云韜教授以及騰訊健康醫藥首席架構師王星先生一起圍繞減重藥物的臨床應用及“互聯網+”減重模式展開多學科交流。討論嘉賓不僅從內分泌科、減重外科、心內科等多學科角度分享了司美格魯肽2.4mg在肥胖癥治療中的優勢,還探討了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構建肥胖防控新生態,實現從院內診療到院外管理的無縫銜接,推動“健康認知-行為干預-治療接力”的全程管理閉環。最后,專家們一致認為,司美格魯肽2.4mg可幫助患者實現體重與共病的雙重管理,為其帶來更優獲益,同時“互聯網+健康醫療”的創新管理模式也將為我國肥胖防控事業注入新動能。
盈領對話:減重藥物治療管理中的全面實踐
大咖洞見,啟迪臨床實踐
精彩的學術分享環節結束后,紀立農教授和李小英教授接受了多家醫學媒體的采訪,并圍繞肥胖癥疾病現狀與挑戰、體重管理門診能力建設提升、肥胖癥治療藥物的合理應用等話題分享真知灼見。紀教授表示,當前患者對肥胖癥的認知較為匱乏,亟待加強相關教育。在治療方面,應設定階梯式的減重目標,同時為肥胖患者量身定制更為細致的生活方式調整建議,對于符合藥物治療指征的患者,應及時起始。李小英教授強調,醫療機構應著力構建以內分泌科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的標準化體重管理門診。在具體藥物選擇上,可優先考慮減重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循證醫學證據充分且適合長期應用的藥物,比如司美格魯肽2.4mg等。兩位教授一致認為,肥胖癥管理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醫療機構、政府和公眾的參與,以營造健康生活方式的環境,最終實現肥胖率的有效控制。
總結
首屆NNOU論壇不僅是知識的盛宴,更是推動臨床開展規范化診療行動的號角,其所凝聚的智慧與共識,必將化作推動肥胖癥管理進步的磅礴力量。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國家政策的有力引領下,通過持續深化學術創新、強化產業協同、完善診療體系,我國肥胖癥管理必將迎來嶄新局面。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行業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參考文獻
1.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84(11): 989-1002. STEP 1
2.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397(10278): 971-984. STEP 2
3.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325(14): 1403-1413. STEP 3
4.Rubino D, et al. JAMA. 2021; 325(14): 1414-1425. STEP 4
5.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28(10): 2083-2091. STEP 5
6.Kadowaki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10(3): 193-206. STEP 6
7.Mu Y,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12(3): 184-195. STEP 7
8.McGowan BM,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12(9): 631-642. STEP 10
9.Lincoff, A.M.,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23.
10.Linong Ji,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Aug 9.
11.魏卓奇, 等.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23, 26(11): 1017-1022.
*諾和諾德對此亦有支持
撰寫:安墨
審校:Nia
排版:Pan
執行:Pan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