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后不“失聯”~
199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報告,記錄了一位醫生從病人身上感染癌癥的病例,最近這件事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相關報告)
當時,一名32歲的德國男子被確診為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這是一種罕見的軟組織癌癥,每年只有1400例病例。
這位患者接受了腹部腫瘤的切除手術,手術成功了,不過后來他還是不幸死于手術并發癥。
(患者最終沒有被治好,示意圖)
手術過程中還出了一個小意外——
53歲的主刀醫生在放置引流管時,左手中指根部不小心被劃傷,當時他馬上對傷口進行了消毒和包扎。
但是5個月后,主刀醫生發現之前左手傷口的位置,出現了一個1.2英寸(約3厘米)的腫塊,很像一個腫瘤,他趕緊找了一位主攻手部醫學的醫生去檢查。
一開始,他做了一大堆常規性的檢查,包括不少實驗室檢測和血液檢測,沒發現任何問題。
醫生給他做了個手術,把手上的腫塊切除了,之后又對腫塊做了病理檢查,這才發現腫塊真的是癌癥,而且正是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主刀醫生切除了腫塊,示意圖)
醫生得知主刀醫生曾在為癌癥患者做手術時劃破手的事后,就提出了一種猜測,認為他們兩人的癌癥或許有某種聯系。
研究人員對主刀醫生和那位患者的腫瘤做了進一步對比分析,發現從基因上看,兩人的腫瘤的確是相同的,細胞類型和排列方式都一樣。
基于這樣的檢測結果,醫生才得出結論,那名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通過主刀醫生手上的傷口,進入到他的體內并生根發芽,讓主刀醫生感染了癌癥。
(左:患者的腫瘤,右:主刀醫生的腫瘤)
這篇報告的作者表示,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況。
因為在傳統的組織移植過程中,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排異反應,排斥外來的組織,試圖將它摧毀,這就是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服用抗排異藥物的原因。
所以一開始醫生預測,主刀醫生的病例中也會出現類似情況,也就是他的免疫系統會排斥患者的癌細胞。
但通過觀察腫瘤的發展和生長,一切都表明在主刀醫生身上出現了“無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他的手剛被劃傷時,傷口周圍的確嚴重發炎,但他的免疫系統卻沒有阻止癌細胞生長,手上腫瘤的質量增加了,這表明對抗腫瘤的免疫反應是失敗的。
作者推測,主刀醫生的腫瘤是通過幾種機制逃脫了免疫破壞,包括細胞內分子的變化,以及他的身體無法有效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
在切除腫瘤2年后,主刀醫生沒有出現任何癌癥擴散或復發的跡象。
(主刀醫生被患者傳染了癌癥,示意圖)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都會關心,癌癥“傳染”的概率有多大。
可惜的是,主刀醫生的這類病例實在太罕見,所以一直缺少相關的統計數據。
2013年,《冷泉港醫學觀點》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這一病例,并指出目前還沒有“從別人身上感染癌癥”的風險評估,因為類似的數據太有限了。
只有1993年的一份報告,研究了20世紀70年代的記錄,發現只有零星的關于感染癌癥的報告。
2013年那份文章的作者指出:“癌癥的發病率低且每個階段變化很大,這意味著無法進行明確的風險計算。”
作者還表示,已知數據很可能低估了真實的發病率。
根據他對有限資料的統計,已知至少出現一次“感染癌癥”病例的癌癥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腎癌。
想要弄清這些事,還要醫務工作者進行長期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才行。
也希望他們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畢竟醫學領域還有太多未知,等著他們去探索......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4244253/Surgeon-catches-cancer-patient-rare-case.html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1996111433520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