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型驅逐艦崔鉉級二號艦在下水儀式上出現了嚴重的側翻事故,當時將軍就在現場,他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
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將軍除了大發雷霆之外,還對下屬下了一道命令,他要求必須要在六月份召開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之前將這艘戰艦打撈起來,并且要完全修復。
本人查詢了一下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間,據報道顯示朝鮮的這次大會將會在六月下旬舉行,也就是說從現在算起,清津造船廠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利用。
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打撈這么一艘“龐然大物”對于清津造船廠來說還是相當有難度的,其實也不止是清津造船廠,即使是集整個朝鮮之力估計也很難辦得到。
畢竟這是一艘5000噸級的軍艦,以朝鮮海軍目前的現役裝備來看,3000噸級的11351型護衛艦就是它們列裝過噸位最大的戰艦了,5000噸級的作戰艦艇這還是該國創建海軍以來第一次見到過,用都沒有用過,更別說打撈了。
昨天由美國CSIS下屬的BEYOND PARALLEL機構拍攝的衛星圖片顯示,目前崔鉉級二號艦正靜靜地側躺在清津造船廠下水側滑道上,尾部已經入水,但艦首卻依然搭在滑道上。
也許是為了降低這艘“側沉”戰艦的能見度,隱蔽其蹤跡,清津造船廠使用了大量的藍色防水布覆蓋了艦體。個人推測朝鮮此舉是希望使用與海水相同顏色的偽裝來躲避衛星的偵察,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藍色防水布的顏色實在是過于鮮艷了,反倒是與略微發綠的海水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這種操作既是一種臨時措施,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將軍在事故現場曾說過,這次事故不單單是一次事故,而是直接關系到國家權威的重大事件。
如今衛星過頂,拍下了這么一張照片,并且在社交平臺上已經瘋傳,朝鮮這次的面子可是丟大了。
盡管目測崔鉉級二號艦的狀態不是很好,但是據朝中社給出的最新消息顯示,該船的實際損失并不嚴重。
報道說相關人員已經對艦艇的水下和內部結構進行了檢查,損失情況與最初的預計有所不同,艦體和艦底沒有出現破洞,僅右舷有一些劃痕,一定量的海水從艦尾甲板涌入到了艦體內部...
朝鮮專家表示,從艦尾抽出海水、將艦首送入水中,然后在用配平的方式將船體恢復平衡,估計需要兩到三天時間,然后將戰艦扶正還需要大約十天的時間。
對于初步的勘察結果,將軍依然十分憤怒,他通過勞動黨軍事委員會發聲說:
“艦船受損程度并不嚴重,事故發生后立即進行的進水過程是采取切實搶救所必需的手段,與認定事故原因和責任無關”。
他還表示:“我下令對這起絕對不可能發生、不可接受的事故原因及責任方進行調查,無論事態發展到什么程度,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一起不可接受的犯罪行為,責任人永遠無法掩蓋他們的罪行”。
現在清津造船廠的廠長洪吉浩已經被司法部門傳喚,目測他的職業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至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大家自行腦補吧。
如果按照朝鮮專家的說法,把這艘戰艦“扶正”聽起來挺簡單的,只是咱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按照事故現場的真實情況如實報道的?
在去年七月份,伊朗海軍發生的一次護衛艦傾覆事件可能與朝鮮的這次驅逐艦下水失敗有點類似;
當時一艘名為“薩漢德”號的護衛艦在阿巴斯港維修時發生傾覆,六天后護衛艦被打撈上岸之后由于艦身穩定性的原因第二次沉沒,一直到了事故發生的半個月之后這艘軍艦才最終被打撈成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伊朗這艘護衛艦的排水量僅有1500噸,而且人家的造船業水平也還行,負責打撈的伊朗造船和海洋工業公司也有一定的技術和實力。
即使是這樣,伊朗還耗費了半個月時間才將戰艦打撈上岸,反向推導,看朝鮮:一沒有打撈大型船舶的經驗、技術和設備;二是傾覆的軍艦噸位太大;三是這艘軍艦可能在設計的時候就存在先天缺陷,比如因加裝了大量的武備進而出現頭重腳輕的狀況,這一缺陷可能會嚴重影響事后打撈的進度,特別是朝鮮專家說要用配平的方式扶正船身,看起來他們是不打算使用大型的打撈設備了...
這三點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估計他們要在十天時間內將戰艦打撈上岸的想法有點不太現實。
最后還是借用韓國媒體的的總結來說明一下朝鮮這艘超前的軍艦為什么會傾覆吧?
韓媒是這樣說的:“幾乎沒有造船能力的朝鮮聲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建造了一艘5000噸級的軍艦,但實際上,即使對于諸如韓國或日本這些擁有世界上最強造船技術的國家來說,建造這樣一艘大型軍艦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從韓媒的這一句話中列位應該也能夠找到朝鮮新型軍艦傾覆的關鍵原因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