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近年來,府谷縣不斷健全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成縣鎮村三級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各類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達到208所,核定床位2550張,包括護理型床位300張,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一、優化縣級養老服務
5月12日,記者走進坐落在新府山山腰的府谷縣中心敬老院,院子干凈整潔,健身、休閑、康養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完善。86歲的曹王鎖老人正給大家唱著二人臺小曲,歡快的曲調里滿是幸福味。
曹王鎖老人是一名五保戶,以前自己一個人住在農村,2024年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住進了敬老院。老人告訴記者,住進敬老院讓他不再孤獨,生活有照料,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中心敬老院入住143人,特困人員占比94%。院內通過建立健康檔案、組織文體活動、開展愛心慰問等方式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
作為府谷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核心機構,府谷中心敬老院針對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分級護理服務,涵蓋飲食起居、醫療保健、換季衣物更換等精細化內容。創新“醫養結合+人文關懷”模式,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強化人員培訓、引入社會資源,持續提升服務質量。
5月14日,府谷縣府谷鎮河濱路趙石堯、新堯渠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二人臺教室內傳來一陣陣優美的合唱聲,每周三,喜歡二人臺的老人們會準時來此“打卡”。
照料中心由縣中醫醫院舊址適老化改造而成,占地面積4164平方米,這里配套設施齊全,可實現康養、就餐、娛樂、休閑、健身、學習一體化,是轄區老年群體綜合“幸福驛站”。
近年來,府谷縣持續優化縣級養老服務,不斷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城區建成了17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所醫養結合機構,有效解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助力縣域養老服務體系提質升級。
二、加強鎮級區域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5月13日,在武家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幸福大舞臺前,一段健身操過后,愛心超市互助積分兌換活動開始,工作人員對每位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評比,根據評比總結和積分結算,老人們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該養老服務中心位于鎮中心, 由閑置校舍改建,2023年10月投用,占地面積7313平方米,5 0個房間按酒店標準設置,生活設施齊全,現有入住老人95位。
80歲的楊玉珍老人和老伴已經把這里當成了家,“現在啥都不用操心,吃完飯放下碗就行,每天才五塊錢。”
據武家莊鎮黨委書記劉玉文介紹,養老中心成立以來堅持黨建引領,打造“五養連心,怡養先鋒”黨建品牌,通過愛心積分管理模式,成立“重晚晴”紅色志愿服務隊,建成幸福菜園、紅色書屋、幸福大舞臺等,讓老年人住得舒心、活得開心。
府谷縣科學布局,抓點帶面,在有需求的集鎮所在地梯次推進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
三、創新推進村級養老服務供給
府谷縣創新推進村級養老服務供給,三道溝鎮陽灣村幸福院就是一個生動實踐。
69歲的楊埃玉老人兒女在城里安家,他和老伴兒留守老家,但吃飯成了問題。如今,幸福院讓他們的生活輕松許多。“幸福院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吃飯方便,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這么好的生活。”楊埃玉老人說。
陽灣村幸福院建筑面積650平方米,功能設施齊全,有12個標準間宿舍,24張床位,獨立衛生間、空調、電視、床柜等一應俱全,集成式廚房、餐廳可同時滿足40人就餐。
目前,府谷縣已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34所,覆蓋全縣80%的行政村。
府谷縣以老齡群體需求為導向,精準施策,探索多樣化養老服務業態,逐步建成層次清晰、功能互補、區域聯動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政府每年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降低運營成本,以貼心民生舉措,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記者 馬國慶 田鑫 康世亮 王紅霞 通訊員 高源彬
編輯 葉蕊 校對 謝婷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