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熱帖,好幾萬轉那種,疫情三年,體會最深的就是有啥想干的趕緊去,時不我待,時過境遷,以后再不推遲享受了,現在不做,說不定一眨眼三年過去了,到時候心態(tài)和感受都變了。
很多人都說經濟不好,但是出行坐車時人山人海,超市飯店也很火爆,物價也比去年漲了不少,特別是水果賊貴賊貴的,我就納悶了,經濟差了怎么感覺大家消費還這么火爆?也可能只是我自己掙錢能力有限罷了~
有人說,是老百姓活明白了!不買房,不生娃,不雞娃,不補課,快活一天是一天,既然優(yōu)質資源永遠攥在百分之二十的手里,那咱普通老百姓就按自己的意愿活著,什么磚家什么建議~邊兒呆著去!
人生苦短,活在當下!狗憋了三年,放出來還要浪浪呢。村口的豬寶寶也要追一下,溝里也要下去滾滾,看見啥都叫喚兩聲,翠花它們家也要去串串的。
35+的中年人了,舊房子賣不掉,新房子買不起,行業(yè)還不景氣,心理壓力挺大,但普通人的吃喝自由總要有的!不然心太累……
關鍵吃吃喝喝才幾個錢?大頭消費在房子,結婚,醫(yī)療!年輕人不買房,不結婚,小病靠抗,大病靠天,哪有這么多覺悟,只是沒辦法,如果能選有幾個愿意交社保的?
大錢沒有,小錢不摳!大概是,大家都不買房了,一下手里就有錢了。背房貸背的拉屎都拉不了整根。沒有貸款之后發(fā)現。每個月賺的根本花不完。這年齡段的中年男人只要不搞學區(qū)房,換車這類大件支出,養(yǎng)孩子吃喝旅游的錢還是花得起的。
這其實才是經濟低迷的表現:老百姓知道自己基本掙不到大錢了,也知道自己基本不敢花大錢了,那手里的錢,就可以攤到吃喝玩樂上了。但是這些你算一算才多少錢?一年三五萬?
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候,電影,腦殘劇等娛樂場所反而生意更好,大概因為人民需要麻醉自己。經濟不行就開始奶嘴文化盛行,迪士尼等幾個電影公司都是在大蕭條時期發(fā)展的。
但是房子一套三五百萬,車子一輛十幾二十萬,這才是大家有錢賺的時候,才敢貸款去買的東西。就像前幾年阿里的員工,把杭州買了個遍,推動房價都漲了,再看現在呢,賣房的賣房,硬挺的玩命掙錢,你問他們還敢買嗎?
很多人連自己的現狀都改變不了,對大環(huán)境越來越迷茫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一個時代的變化,絕非偶然。是經過日積月累形成的。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我們自己的。人活的就是一個心態(tài),活著就盡量不要讓自己遺憾網友說的及時行樂。如果覺得自己啥也不是那也可以去死。你沒有權利改變這個世界,改變環(huán)境。但是死是自己的權利。僅代表自己個人觀念。
現在還買不起房的也不存在不買房就有錢大額消費的,他們所看到的這種看似奢靡的消費狀況體現的是中國富起來的那幫所體現的消費能力,這股力量一直都存在,只是過去他們混雜在各種消費階層之中不易被人發(fā)覺,而如今他們屬于裸奔消費,人們自然能一眼看出來。
當你有一百塊錢的時候,你拿出十塊錢消費,那么你對旁邊那位臉不紅心不跳拿出一百塊消費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刺激和懷疑,當有一天你連一塊錢都舍不得亂花的時候,那么你對旁邊那些依然毫無波瀾的百元消費者就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因為他成功引起了你的注意,這就是貧富兩極分化的公開化。
因為之前在先富之下,有廣泛且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是互聯網新貴、房產新貴,他們吃到了過去十年發(fā)展的紅利,填補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消費鴻溝,但他們本質還是無產者,靠腦力勞動和房產增值。現在互聯網紅利枯竭,固定資產縮水,他們被打回了原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