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自媒體,基本都是喊房價會下跌,很少很少有說房價上漲了。因為你說跌有流量啊,網上有大量的人喜歡房價跌,他們評論多,點贊多,觀看閱讀多,網站就會推送更多的流量。
那么多人希望房價跌,是因為中國發展了,在吃飯、穿衣、日常消費、出行上已經差距不大,但買不起大城市房子,房子把人分出了層次,所以盼望房價跌,人人都能買得起大城市房子,北京的房子便宜了,都可以買一套。
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炒房客炒高了房價,房地產占用了太多的資金,房價不應該那么高,房子應該人人買得起,把炒房的錢去投資實業。把炒房的錢去辦教育醫療,把炒房的錢去日常消費,經濟就好起來了。
先說投資實業,其實幾乎所有投資實業,投資制造業的錢都是太多了,引起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典型的就是光伏,擁有最好的技術,最大的產能,卻全行業虧損,賺不到錢。
為什么經濟不好呢?一個說法是因為房子占用了太多的錢,消費起不來。
消費呢,其實你花錢就是消費,你買肉買酒買衣服買家電是消費,去旅游是消費,你買房子。去看病,去交學費,他也是消費。
每個人都只一張嘴兩條腿,一年能吃多少喝多少,穿多少、買多少家電、家具是有數的。而且這些農業產品、工業產品,都是可以貿易的,價格多少也是受貿易約束的。
美國人均GDP是我們的7倍,農業的產值上,中國是美國的4倍,人口也是美國的4倍,也就是說人均農業產值上,中國和美國是一樣的。
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7倍,但人均蛋白質消費上比我們低,人均水果、蔬菜上的消費也比我們低,是因為我們的價格比美國低。
發達國家人均GDP遠比發展中國家高,其實在可貿易的商品消耗上只是多一點,真正站大頭的是不可貿易的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產品價格高。
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一年需要交3000美元的醫療保險,月均200多,你如果不交這個醫療保險,那就是自費,叫個救護車要5000美元,看個感冒要2000美元。
美國人上大學一年學費要6~8萬美元,那很多人只能靠學費貸款讀大學,還助學貸款要幾十年才能還清。那么優秀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大學貸款到了43歲才還完。
中國醫療花費非常低,即使一個內陸中部省份的農民也可以到北京三甲醫院去看病。中國的大學費用也非常低,即使一線讀985,一年學費也就5000多元。
打官司律師費、記賬報稅等會計費用,在美國更是貴的離譜,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打個官司請律師都能欠上巨額債務。
美國人均收入是我們的7倍,教育、醫療、法律等服務業支出是我們的30到60倍。
美國的住房并不便宜,買房不僅要支付房價,而且每個月要按時交房產稅,物業費,房產保險,這三項的開支占到房款的3%左右。一套深圳的1000萬的房子,持有費用就是物業費,一年花費不到1萬,而按照美國標準,一年要30萬。
過去幾年,中國房價一直下跌,2024年比2021年少了9萬億。這9萬億的消費缺口,就算是大量人一天吃5斤肉,喝5瓶酒,每周都去周末游,也差距很大。吃喝再多,在消費大盤上的花費還是有限。
武漢一套距離濱江10站地鐵的地鐵房三室次新房,只有80萬,首付12萬,月供3000多,工作5年的快遞小哥,自己就可以買的起。
初次買房平均年齡,美國是42歲,歐洲是37歲到42歲之間,而中國是27歲,遠比其他國家買房容易,從這點看,中國的房價并不貴。
中國的教育、醫療、日常服務業已經是白菜價了,那如果說住房也是白菜價,靠日常的吃喝穿,買家具、買空調來支持消費,那就意味著我們的經濟規模會急劇縮小。我們每個人的收入也會急劇縮小,那就意味著中國的大量就業崗位會消失,人均收入比越南還低。
歷史上,我們教育、醫療、住房都是白菜價,都曾經實行過免費,帶來的結果就是找工作困難,收入低,那如果住房繼續跌,實現了白菜價,那就回到1990年。
現在,房價是大跌了,傳說中的一鯨落,萬物生并沒有實現,而是收入低了,找工作難了,個人資不抵債了,銀行壓力山大了,市政設施停工了。
現在的房價,已經跌到了2016年,從1998年到2024年,賣出了2.8億套商品房,其中2016年起賣出了1.4億套。 全國買商品房的人群,65%以上虧錢了。
房價繼續保持現在的價格,不僅沒有財產性收入,而且工資性收入還在填坑,大量家庭沒錢了,經濟怎么可能好?
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房價跌到了9年前,你覺得正常嗎?
房價會漲起來嗎?這個還用討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