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天熱起來,小滿一過,連夜里的風都像被煮得發粘。家里老人總是操心,孩子晚飯吃得重了不好睡,老婆下班回家也忍不住想點外賣宵夜。換了季節,廚房里熱氣騰騰,家人圍坐一桌,各種味道纏繞在空氣里,忙碌之余,我才發現,夏天的餐桌其實有它獨特的小心思。可偏偏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飲食習慣,總影響著我們一家人的腸胃、心情,甚至精神頭。
說實話,年輕時我并不在意這些,把小龍蝦、辣子雞火鍋當成消暑的標配。可是有了孩子,尤其家里老小體質都偏弱,連著幾天晚上下館子,第二天早起就有人喊肚子不舒服。這兩年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來,想要大人孩子安穩度過這個“又悶又濕”的夏天,一定得把“吃”的禁忌和規矩真正吃進肚里、落到鍋里。
三種辣味要避開同吃——管一管口福,是對腸胃最好的照顧
夏天一熱,許多人管不住嘴,辛辣來勁。小滿過后,辣椒上桌的頻率越來越高。可別小看辣,燒烤攤、火鍋、麻辣香鍋,三種辣味合一,腸胃的刺激可不是一般大。
辣椒,花椒,生姜,這“三辣”確實是夏日開胃神器,用一點香辣調味,能趕走濕氣。可如果全上陣,同一天、同一頓餐里把辣椒火鍋、椒麻涼菜、酸姜拌菜都端上桌,短時間內腸胃會負擔過重,尤其晚上更不能貪嘴。去年夏天,我兒子饞嘴,這三樣湊到一頓飯里,結果肚子漲痛到大半夜,只能緊急溫水揉肚——真應了那句老話,“吃辣無度,腸胃受罪”。
原因也不復雜,一熱一辣,夏天人的消化本就慢、胃腸道血流也不如春秋暢旺,辣上加辣,會加重腸胃刺激,引起上火、腹瀉甚至口腔潰瘍。特別是孩子、老人,晚上吃重辣還容易影響睡眠。
家里有孩子的,夏日辣椒就控控量。真饞那一口,推薦午餐時分加點紅油剁椒,配葷炒青菜,避開晚餐和每日多“辣”同吃。大人也別給自己“打折”:享辣有節,才能吃得自在。
五種食物,晚餐到夜里盡量別碰——守住胃的底線,夜里才睡得安
夏天空氣悶,嘴里總不想清淡。有些食物錯過了時間點,吃下去不僅不消暑,反而捂住了身體的活力,這些是我家“踩坑”多次的結果。提點出來,別讓家人跟著犯。
一、夜宵燒烤:肉串、烤魚、麻辣小龍蝦
這三樣是夜生活標配,尤其小滿節氣之后,氣溫升高、身體本身就容易缺水,夜晚還大嚼辛辣燒烤,不僅油脂重、鹽分高,還加重肝臟負擔。真實體會是——晚上吃了,小朋友第二天起床容易長口瘡,大人嘴巴發干,一身油煙味難散。家里人多,我會提前約法三章:燒烤只能在周末白天吃,晚上若真嘴饞,拿煮玉米或自制烤地瓜替代,既頂嘴癮又不傷胃。
二、高糖水果:西瓜、榴蓮、葡萄
夏日水果下過冰箱,總想一大塊接一大塊往嘴里送。可要知道,西瓜、葡萄、榴蓮這些高糖分的水果,晚餐后或夜間吃,大量果糖進肚子,容易升高血糖、增加腎臟代謝壓力,甚至帶來腸胃的不適。我曾經試過,晚上九點后陪孩子“拼榴蓮”,結果倆人胃里脹得徹夜難安。一家老小要吃也選在下午茶時段,量一定控制。
三、剩飯剩菜加熱食
有時候工作晚了,家里便熱昨天的菜對付一晚。如果這飯在冰箱放了超過6小時,再次加熱,亞硝酸鹽超標,久置蛋白質變性,反而對腸胃大大不利。我的建議是——夜里真餓,寧愿下碗小餛飩,也別把隔夜大菜囫圇入肚。做飯時就注意煮剛好,不浪費、不囤剩。
四、夜間冷飲:雪糕、冰咖啡、碳酸飲料
夏天家里冷飲很常見。可夜晚再熱,也得忍忍口,別大口吞冰。過冷刺激會讓胃腸血管一縮,消化變弱,夜里反倒口干舌燥。老婆冷飲戒不掉,我幫她提前用鮮橙、檸檬片泡一壺蜂蜜水,或者以常溫酸奶小勺慢慢吃,既解饞又舒服。
五、油炸零食:炸雞、薯條、鍋巴
小朋友最饞的就是這些,可炸物高油、難消化,晚上吃更容易堆積體內熱氣。家里戒油炸,饞嘴時換成小米南瓜餅或者山藥丸子上鍋蒸,比油炸健康,做起來還快。夜里真餓,試試蒸點菜團子,一樣解饞。
巧用三鮮三素,盛夏小滿餐桌更順胃
說了這么多,家人總要問:禁忌都寫明白了,到底可以多吃點啥?夏天,減油清淡為主,三鮮三素,就是小滿節氣后餐桌的安心之選。
清蒸鱸魚——暖胃護體的好蛋白
鱸魚肉質細嫩、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合孩子和老人。魚肉容易消化,搭配姜絲去腥,也不怕上火。
家庭做法很簡單:
鱸魚洗凈,兩側削刀口,撒上少許鹽,腌8分鐘。
魚肚里塞幾片生姜,再擺盤,上鍋大火蒸7分鐘。
出鍋時淋些熱油,把提前切好的香蔥段撒上,再少許醬油,趁熱食用。
建議魚買鮮活的,肉緊致無異味,回家要及時處理,冰箱冷藏別超兩天。夏日氣溫高,活魚用干凈抹布包好,放保鮮層保存。
蒸雞蛋羹——補脾胃又安神
雞蛋羹軟滑嫩,溫和不膩,是老人和小孩晚餐很適合的一道菜。
制作步驟:
雞蛋打散,按1:1.5比例加溫水,攪拌均勻,放一點點鹽。
過篩一次,倒入陶瓷碗里,蓋上保鮮膜。
放蒸鍋里中小火蒸8分鐘。時間別太長,蛋羹表面細膩不蜂窩最好。
蛋羹加入切細的蝦仁、胡蘿卜丁,更有營養。家里做多時,小碗分裝,冷卻后放冷藏,盡快食用。
冬瓜排骨湯——祛濕潤燥的必備湯品
冬瓜利水清熱,排骨補鈣增力氣。小滿之后每周喝上兩回,特別舒服。
操作細節:
排骨焯水去浮沫,洗凈后和切塊冬瓜、姜片、紅棗一起入燉鍋。
大火煮滾后轉小火慢燉45分鐘,最后撒上蔥花、少許鹽調味。
湯色清透,冬瓜軟糯,排骨筋肉分明,喝一碗特別解暑。
燉湯忌油重,排骨提前去骨頭多余脂肪,喝完湯別多加蘸料。煲多了分小份,熱天趁新鮮喝。
三素推薦,晚飯多一道,脾胃順滑更舒服
涼拌萵苣絲——爽脆促進食欲
萵苣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新鮮嫩萵苣買回來,趕緊去皮切絲,加點鹽殺出水,再控干調味。
步驟如下:
萵苣、胡蘿卜切細絲,用沸水快速焯5秒撈出,冷開水過涼。
濾干后加陳醋、少許糖、香油拌勻。
堅持即拌即食,味道爽脆,解膩又消暑。
炒西葫蘆——清爽解暑的家常菜
西葫蘆水分多、熱量低,適合夏季,口感細嫩,對脾胃很友好。
家常炒法:
洗凈后切薄片,蔥姜切末。
熱鍋下油,炒香蔥姜,下西葫蘆片,加鹽快速翻炒。
加點胡椒粉,出鍋即食,不油膩又好消化。
西葫蘆買回來,清水養著保存,三天內吃完口感最佳。
清炒莧菜——補鐵助消化
小滿剛過莧菜正鮮,口感嫩,含鐵高。
做法也不難:
莧菜摘好清洗干凈,控干水分,切段。
熱鍋冷油,放少許蒜末炒香,下莧菜快速翻炒,加鹽調味。
熟得快,最多兩三分鐘即熟,顏色翠綠口感最好。
莧菜買嫩不買老,做前多淘洗去泥沙。
家庭常見小建議,不怕啰嗦,一定要做到
家有老人孩子,更要注意:
晚飯盡量在7點前吃完,夜里實在餓,用溫牛奶或雜糧粥墊肚,不碰零食。
食材選購以新鮮應季為主,不貪便宜買大包裝,多買多存不可取。
濕熱天氣多讓孩子喝淡鹽水,少喝甜飲冷飲。
不要每餐都大魚大肉,搭配清淡蔬菜,早晚兩頓可適量減少主食攝入,順應體力消耗變化。
家里老人有慢性病的,炒菜時控制鹽和油,多用原味蒸煮,少炸少腌。
親身體驗和提醒:我家的夏天,就是靠這些小小的變化平穩度過。換一種思路想,節氣變了,飲食變一點,是給全家人一個更清爽的生活空間。身為爸爸,我希望孩子嘴里吃得順心,也希望他們能慢慢體會到,健康飲食背后是用心經營的家的溫度。
夏日的夜晚,再誘惑不過一頓重口宵夜,但真正讓人體會到家的味道的,常常是那碗熱湯、一道素菜和有人陪伴的餐桌燈火。小滿之后,做好飲食調理,讓家人更快適應這個季節的溫度和節奏,夏天沒那么難過,也更有底氣和安然去享受日子。
祝大家小滿之后身體安穩,心情舒爽。若你有自己的家常健康“避雷”經驗,歡迎留言一起分享,咱們用認真吃飯的日子留住平安順遂的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