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
“我愛人中風進了ICU,之后癱瘓至今,怎么可能在入院幾天后跑到上百里之外寫欠條借錢?”5月23日,江西贛州上猶縣的黃女士說,癱瘓15年的丈夫胡某青突然收到法院傳票,稱他15年前借了別人兩萬六,被借款人起訴。
不久前,胡某青一審敗訴。胡家人認為沒借過這筆錢,也不認識起訴者,借條上的字跡不是胡某青所留,由此提出上訴。
23日下午,出借人朱某告訴記者,此案是律師“告錯了人”,將兩個同名的人弄錯對象,“我們已經提出撤訴?!?/p>
黃女士對此說法不認可,表示一審判決已生效,“我要一個清白結論,不然過幾年他再起訴,我們咋辦?”
23日晚,贛州中院發布通報,稱一審法院判決錯誤,該院將依法糾錯,并對相關人員追責問責。
村民癱瘓15年后被起訴追舊債
妻子稱“借條上的時間段他在ICU”
黃女士介紹,她家住在上猶縣某村,丈夫胡某青今年60歲。
2004年前后,胡某青在縣城當鍋爐工,2010年1月突然中風,搶救20多天后成為偏癱,被定為二級殘疾,十幾年無法出遠門。這期間,黃女士一邊照顧丈夫,一邊務農,還要在周邊打工補貼家用,生活過得比較清苦。
年初,黃女士收到法院傳票,稱胡某青15年前向朱某借款26000元,因長期不還,朱某對胡某青起訴追債。
2025年4月,江西省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一審宣判。
判決書顯示,朱某代理律師向法庭出具了借條,以及律師對案外人劉源文的調查筆錄。筆錄中,劉源文稱與朱某是朋友,辦業務時認識了公職人員胡某青,后介紹朱、胡兩人認識。胡某青曾向朱某借過錢,朱某事后都告訴了劉源文。
朱某手中的借條(受訪者供圖)
胡某青因身體不便未出庭,妻子黃女士作為代理人辯稱:胡某青中風后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借條內容不是其所寫;胡家人一直住在戶籍所在的村里,不認識劉源文和朱某,也從未被朱某催過債。
法院審理查明,朱某與胡某青通過案外人劉源文相識,2010 年 1 月 8 日,胡某青向朱某借款 26000 元現金,并出具一張 26000 元的借條。胡某青后來分文未還,朱某多次催告無果,故訴至該院。上述事實由雙方身份證復印件、借條等材料證明。
法院認定朱某所訴債務存在,判定胡某青判決生效15日內向朱某償還26000元,并支付2024年12月16日之后產生的利息。
黃女士稱,丈夫癱瘓不能出門,未能當庭對質。法院曾經通知她可以申請簽名鑒定,但胡某青文化低,以前沒寫過啥字,沒留下舊字跡,癱瘓后寫不了字,做不了筆跡鑒定?!凹依锢щy,我沒請律師,怪我沒足夠重視鑒定這件事。”黃女士說,但她提供了住院資料,胡某青2010年1月4日因為中風住進醫院,借條落款的1月8日,他在ICU搶救,之后就偏癱到現在,不可能跑出去借錢。
借款人勝訴后稱“告錯了人”
法院通報:一審判錯了,將追責
黃女士一家遭遇的蹊蹺案件,讓村子里的人很同情。5月20日,村委會出具了書面證明材料,稱其家庭為貧困幫扶家庭,村委會駐村干部陪同前往保險公司,調取了胡某青的保險報銷信息,證明胡某青2010年1月4日因腦出血住院20多天,后診斷為腦偏癱。
村委會出具的證明材料(受訪者供圖)
借錢的到底是誰?23日下午,記者聯系到借款人朱某。朱某表示,該案件是一起誤會,是律師找錯了人、告錯了人。
朱某稱,向他借錢的胡某青是一名公職人員,后來多年未聯系。他只知道對方的姓名、大概年齡及大概戶籍信息?!皩⑵鹪V事宜委托給律師后,是律師通過他的方式找到的胡某青具體信息。開庭的時候胡某青沒出庭,我也始終沒見過黃女士的愛人,沒能進行辨認?!?/p>
朱某稱,23日下午已經前往法院對案件提出撤訴,并向黃女士賠禮道歉?!拔覀兊脚沙鏊{取資料,民警找到上猶縣有兩位胡某青,同名同姓,相互只差兩歲。民警將兩人的照片給我看,借我錢的人確實不是黃女士的愛人?!?/p>
記者聯系黃女士核實上訴信息,黃女士表示:“一審判決都生效了,我已經上訴了,他們怎么可能撤訴?沒有人找我賠禮道歉?!?/p>
黃女士稱,對朱某的說法不認可。她說,案外人劉源文的證詞中,說明了借錢的人是當地公職人員“胡某青”,朱某對此清楚,這與一個癱瘓15年的農民身份反差太大,朱某也應該清楚。“我要堅持上訴追一個清白結論。不然過一段時間又起訴了,我們怎么辦?”
朱某則表示,這起案件也讓他花了錢還受了驚,雖然找到了真正借錢的人,但派出所只給他看了照片,沒給他看具體信息。
記者聯系朱某的代理律師,對方表示確實向法院提出了撤訴,其他情況不便接受采訪。
23日晚,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通報,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胡某青并非本案借款人,該院將依法糾錯,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