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最近報道,埃及據悉正與法國進行高層談判——計劃采購新一批達索“陣風”戰斗機,此舉可能顯著增強其空軍實力。
埃及政府和法國政府官方尚未證實相關談判,但談判內容還包括一項前所未有的技術轉讓協議,可能使埃及能夠在本土生產某些飛機零部件。這一潛在交易傳出之際,網上也有傳言稱埃及正考慮中國成都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這引發了關于埃及政府戰略優先級及其在西方和東方軍事供應商之間微妙平衡的疑問。盡管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協議,但相關動態表明,埃及有意對其老化的機隊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在動蕩地區增強戰略自主性。
埃及空軍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空軍之一,目前已通過兩筆交易采購了54架“陣風”戰機:2015年24架,2021年30架。這些戰機部署在蓋貝爾巴蘇爾空軍基地,由第203戰術戰斗機聯隊運營,是埃及國防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2017年5月,“陣風”戰機為空襲利比亞境內“伊斯蘭國”陣地的攻擊機群提供護航,展現了其作戰效能。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2023年3月,埃及空軍的“陣風”戰機已累計飛行超過1萬小時,使埃及成為首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出口客戶。
海外媒體稱,潛在的新交易可能進一步擴大這一機隊規模,但目前談判涉及的戰機數量尚未披露。技術轉讓協議的納入標志著重大轉變,可能使埃及能夠制造機身部件或電子設備等組件,減少對法國維護和支持的長期依賴。
本土化生產是談判的關鍵內容。長期以來,受地緣政治限制及過往挫折影響,埃及一直尋求實現軍事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例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202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作為埃及的主要防務合作伙伴,出于對以色列“軍事質量優勢”的擔憂,限制向埃及提供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等先進武器。同樣,據報道,法國在2021年對埃及的“陣風”交易中扣留了“流星”導彈,轉而為戰機配備了射程較短的MICA導彈。
這些限制促使埃及政府探索替代供應商,并打造本土能力。與法國的技術轉讓協議可能使埃及掌握維護乃至升級“陣風”機隊的專業知識,這是在不穩定地區邁向更大自力更生的一步。
埃及采購戰略的復雜性還在于,網上持續有傳言稱埃及政府正在評估中國的殲-10CE戰斗機——這款4.5代多用途戰機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制。2024年9月殲-10CE在埃及國際航空展上亮相,以及2025年4月埃中“文明之鷹”聯合空中演習期間,一名埃及飛行員被拍到乘坐殲-10S教練機,這些動態讓相關傳言愈演愈烈。但2025年3月,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否認了有關殲-10CE交易的說法,稱此類報道“完全是假新聞”。盡管如此,鑒于埃及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以及埃及空軍司令馬哈茂德·阿卜杜勒-加瓦德中將與中國軍方同行在2024年舉行會晤,相關猜測依然存在。
殲-10CE配備中國WS-10B渦扇發動機,速度可達1.8馬赫,攜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約2000公里。其AESA雷達據信是KLJ-10的改進型,可同時跟蹤多個目標,武器庫包括出口型射程150公里的PL-15遠程空空導彈,以及具備先進紅外制導能力的PL-10近程導彈。該戰機的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和雷達吸波材料可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不過仍不具備美國F-35等第五代戰斗機的隱身能力。
據2022年環球數據公司的一份報告,殲-10CE單價為4000萬-5000萬美元,而“陣風”單價為1億美元,前者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巴基斯坦是殲-10CE唯一的外國用戶,該國于2022年采購了25架該型戰機,以抗衡印度的“陣風”機隊,這凸顯了其在地區沖突中的競爭力。
據路透社報道,2025年5月印巴沖突中殲-10CE的表現傳聞進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巴基斯坦官員稱,該國配備PL-15導彈的殲-10CE戰機至少擊落了3架印度“陣風”戰機,盡管印度承認有戰斗損失,但未確認具體細節。維基百科援引一名美國情報消息人士的話稱,“高度確信”殲-10CE在沖突中至少取得了包括一架“陣風”在內的兩次擊落記錄。這些未經證實的說法被中國媒體放大,引發了關于殲-10CE對抗西方戰機能力的爭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其電子戰系統(可能包括KG300G或KG600干擾器)干擾了“陣風”的SPECTRA套件。然而,正如國際戰略研究所所指出的,由于缺乏殘骸或遙測記錄等確鑿證據,這些說法仍屬推測。
如果埃及對殲-10CE的興趣得到證實,將與其實現供應商多元化的戰略一致,以降低西方限制和俄羅斯供應鏈問題帶來的風險。據《歐亞時報》報道,埃及空軍目前裝備了200多架美國制造的F-16戰機、46架俄羅斯米格-29M/M2戰機,以及一筆現已取消的蘇-35采購訂單(因美國施壓和俄烏沖突而中斷)。上世紀80年代采購的F-16戰機缺乏現代超視距作戰能力,而米格-29戰機的維護因制裁而受阻。殲-10CE的價格優勢和無政治附加條件使其頗具吸引力,但將其與“陣風”、F-16和米格-29戰機整合將面臨重大后勤挑戰。通信協議、維護要求和武器系統的差異可能使行動復雜化,潛在削弱機隊的協同性。
有關“陣風”交易和殲-10CE興趣的傳言引發了人們對埃及戰略考量的疑問。一種可能是,埃及政府正利用與中國的談判作為籌碼,從法國獲得更優惠的條件,這與其平衡供應商的一貫策略相符。另一種可能是,有關殲-10CE的傳言反映出埃及真正有意采購一種高性價比平臺以取代老化的F-16戰機,而“陣風”交易則側重于為復雜任務提供高端能力。
“陣風”談判中的技術轉讓環節表明,鑒于“陣風”經歷過實戰檢驗的戰績(在非洲的作戰)和埃及現有的該型戰機基礎設施,埃及更傾向于與法國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然而,轉向中國戰機可能表明埃及對西方限制的不滿,正如2013年美國在穆罕默德·穆爾西總統被推翻后暫停對埃軍事援助的經歷所凸顯的那樣。此外,在印巴5.7空戰之后,殲-10CE的出色表現也給了法國陣風一記大大的耳光,正如印尼空軍現在已經在采購陣風之事上開始猶豫了……
埃及的選擇具有深遠的地緣政治影響。據以色列媒體Nziv報道,擁有F-35I“阿迪爾”隱身戰機的以色列,對埃及可能采購配備PL-15導彈的殲-10CE表示不安,認為這可能挑戰其空中優勢。土耳其現代化的F-16戰機和阿爾及利亞的蘇-30戰機進一步加劇了地區平衡的復雜性,使埃及的現代化努力至關重要。與法國深化伙伴關系可能加強與關鍵歐洲盟友的聯系,而與中國合作則與埃及的金磚國家成員身份及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相符。然而,采購中國戰機可能面臨與美國關系緊張的風險——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正如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指出的那樣。美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CAATSA)對購買俄中武器國家實施制裁的威脅籠罩在前,埃及取消蘇-35采購訂單便是例證。
最近的報道還稱,埃及正在探索韓國的FA-50戰斗機,據《Monitor》報道,雙方正就100架該型戰機及潛在本土化生產進行談判。FA-50單價約3000萬美元,配備以色列EL/M-2032雷達,設計用于防空和輕型打擊任務,是比殲-10CE和“陣風”更便宜的選擇。2025年4月的相關報道表明,埃及政府不愿只專注于中國或法國平臺,進一步凸顯其多元化戰略。FA-50與西方系統的兼容性可能便于與埃及的F-16戰機整合,但其較輕的作戰能力可能無法完全應對“陣風”所針對的高端威脅。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埃及對先進戰斗機的追求反映了全球向多用途平臺發展的趨勢,這類平臺能夠應對多樣化威脅。“陣風”的多功能性和成熟戰績使其自然契合埃及的需求,而殲-10CE的價格優勢和中國靈活的條款則對注重預算的國家具有吸引力。“陣風”談判中的技術轉讓環節可能為其他尋求從軍購中獲取產業利益的國家(如印度的“陣風”項目)樹立先例。然而,由于兩筆交易均未獲得官方確認,埃及政府的最終選擇仍存疑。埃及會加倍押注與法國的伙伴關系,還是會通過與中國和韓國合作來對沖風險,從而為應對新時代的地區挑戰重塑空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