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梅子都已經開始黃了,記得小時候每到了梅子熟的時候,周末就成了我們小伙伴們上山采黃梅的日子。那個時候沒有什么水果,在端午節之前,野生的黃梅都變黃了,雖說吃起來有點酸,但是還是逃不過我們不挑剔的嘴巴。或許這就是我們80后的童年
,什么都不挑剔,野生的果子真吃得多。不過,如今只能回味了,因為現在沒有多少人愿意上山去荒樹林中去找了,再一個現在水果品種太多了。
看到黃梅熟了,那么,一年一度的梅雨季也要來了。梅雨是以梅子變黃成熟的時間為時間起點的多雨時節。這是老祖宗根據物候來總結出來的。因此,梅雨季不僅降雨集中,也說出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長都是有關聯的。
雖說梅雨季通常是在黃梅成熟的時候到來,但是,每年的入梅時間還不一樣了。這也難免不統一。因為梅子成熟根據雨水多寡也會存在各地時間上的差距,古人其實也是有入梅時間不統一而有煩惱的。后來老祖宗干脆以干支歷法與二十四節氣芒種之間關系來確定入梅時間。
即老祖宗根據“芒種逢丙入梅”,因為老祖宗發現,入梅通常在芒種進入之后,具體在哪一天呢?后來就是規定芒種逢丙日就當成入梅的日子。也就是說芒種入節開始,只要是第一個干支的丙日就是入梅的日子。
因此,要想知道入梅的時間,那首先就是要知道芒種入節了。
不過,每年的芒種入節時間相對比較固定,通常是在6月5號到6月7號到來。但是,老祖宗認為的“丙日”是根據干支歷法的。
而干支歷法與公歷歷法是完全不同的兩套系統。干支歷法是以天干和地支為基礎的,天干由十個字組成,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由十二個字組成,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歷法以十對十二這樣一一對應的方式組成六十個不同組合的。其中以丙日來說,就是帶有丙的日子。
就好比今年的入梅時間,6月5號芒種,當天干支日是乙巳日,6月6號就是丙午日。也就是說6月6號就是芒種逢丙的日子,因此,根據老祖宗的入梅方法,那么,今年的入梅時間就是在6月6號。
不過,入梅也是分早與晚的。有句老話這樣說的“早入梅,雨不愁;晚入梅,曬死牛”,這句話我們要怎么理解呢?
“早入梅,雨不愁;晚入梅,曬死牛”
這句農諺是根據入梅時間的早晚來說明的。可以看出,入梅早晚不同,帶來的降雨也有很大區別的。
老祖宗認為,如果早入梅,說明就早降雨,那么,梅雨季將會是出現早梅雨,降雨時間非常長,出梅時間也就晚了。那么,帶來的年景就是夏季雨水多,雨水都不用發愁不足了。因此,早入梅預兆的夏季雨水足。
而如果出現的是晚入梅的年景,那么,說明梅雨季開始降雨時間比較晚,這樣一來,梅雨季將會是非常短,雨水少,晴天多,氣溫高,到時候還可能曬死牛了。因此,晚入梅預兆雨水少。
今年入梅在6月6號,并且根據最近10年入梅時間來看,是十年來最早入梅的年景,因此,根據說法,今年入梅早,降雨會多的。到底是不是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