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原著:“秦襄公告辭回國。平王曰:“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將孛丁、滿也速等,俱死于戰陣,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辟地千里,遂成大國。
東周列國時期就如當今的世界格局一般,當時有個有名無實的周朝,明明沒有倒塌,卻沒有話語權。如今的世界格局也有一個有名無實的聯合國安理會。明明有這個部門,偏偏沒有話語權,你們說這是不是很相似?根據這個局勢來看,我總覺得將來整個世界有可能都會服從我國。不知道你們是怎么看的?
話說: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問題,我們上次并沒有仔細分析,只是片面的說了一下。當時的背景是西周朝被犬戎迫害,導致周朝被滅。周平王有申侯與秦鑲公等人護送東遷,成了東周朝。東周朝安定之后。秦鑲公受封,周平王將犬戎所占之地都封給秦鑲公。此后秦鑲公帶著族人用了三年拼殺,將犬戎殺的四分五裂。此后秦國就成了大國。
秦鑲公能夠獲得這一封賞,不知道各位是否明白,機會都給能抓住的人。曾經有人說:“機會都是有準備的人”我追溯一下,我曾經也說過這話。不過相比之下,應該給能抓住機會的人。說到這里咱們不得不說一下這句話的論證:比如當時的曹操。漢獻帝被董卓帶到長安之后,成了傀儡皇帝,若不是王允,恐怕漢獻帝必死不可。結果王允一個連環計害死了董卓,長安大亂。漢獻帝趁亂之時逃出長安來到洛陽。當時漢獻帝下發救駕文書,當時十八路諸侯都知道漢獻帝需要救駕。可是那些人要么為了爭奪地盤,要么就是按兵不動,只有曹操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決定去救漢獻帝。此后曹操就以挾天子令諸侯。從這里來說,機會不是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給能抓住機會的人。
秦鑲公當初護送周平王東遷,他也沒想到,周平王居然能封給他這么多的地方。咱們這么說吧;當時也有許多諸侯,他們為什么就沒去呢?原著里說:秦伯嬴開聞平王東遷,親自領兵護駕。百姓攜老扶幼相從者,不計其數。摘自《東周列國》
秦襄王當初護送周平王只是盡責,周平王把犬戎所占之地封給秦襄王也是為了讓秦襄王殺退犬戎,這就互相效應。你覺得秦國能夠統一六國到底因著什么呢?你對此有什么觀點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