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斯拉第一次將17寸豎屏裝在車輛上的時候,不知道引發了多少轟動:居然會如此高科技化,車輛原來可以這樣做。
當越來越多的車輛開始安裝大屏幕的時候,人們終于發現,原來還是實體按鍵更香,越來越多的人不希望屏幕越來越大,更希望回歸實體按鍵。
于是就有些人開始非實體按鍵的車不買,以至于裝載有車載大屏幕的車型,銷量開始變得越來越低。
春江水暖鴨先知,消費者的行動廠家看的清清楚楚。任何一家廠家都不可能逆勢而為,所以這些年實體按鍵正在逐漸回歸。
國產車的實體按鍵正在從一開始的越少越好,逐漸變成以實體按鍵為主,大屏幕為輔的方式。
比如看今年上海車展,雖然廠家大量發布了智能化駕駛系統的新技術。但只要進入車內就會發現,車里的實體按鍵已經越來越多了。
實體按鍵的回歸還是從國外車企開始的。去年大眾汽車就說過,我們會爭取讓實體按鍵回歸,而且實體按鍵永遠不會消失。
現代汽車也說過,汽車企業不應該將功能集合在一個大屏幕里面,這是極為錯誤的決定,關鍵時候找不到實體按鍵,消費者會很快陷入彷徨和焦灼中,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極容易引發安全風險。
再回過頭來看,前幾年的去實體按鍵化總感覺就有些滑稽。車企誤以為增加大屏幕就可讓車輛變得有科技感,但他們卻忘記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
再有科技感的東西也是為了人而服務的,如果人不滿意,那么科技感就失去了意義。
最扯的情況下,消費者就算開空調控制下空調溫度,都要調3級菜單,導致消費者在行車過程中還要低頭看屏幕,這是對消費者生命安全的嚴重不負責任。
廠家宣傳實體大屏幕,實際上就是為了省錢而已。如果使用實體按鍵的話,車身各種線束會非常多,極大增加了汽車的制造成本。
但如果將所有功能控制開關都塞入到車機系統里面,就不需要有太過復雜的排線布局,設計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也降低了,對廠家自然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我們才看到,那么多廠家對大屏幕心心念念,其實不是什么科技感,只是他們的幌子而已,本質上就是為了降低成本。
幸運的是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情況下,廠家們發現,若再不讓實體按鍵回歸,到那時國產新能源車可就真沒人買了,人們會紛紛將目光轉向使用實體按鍵的合資車身上。
這些合資車雖沒什么太好的智能駕駛體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使用了實體按鍵,安全性上是可以保障的。而在安全和科技感只能選擇一個的情況下,請問消費者會選擇哪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