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安徽有個苦命的女子,20歲就成了寡婦,此后被大伯哥幽禁了52年,如今她生活過的地方卻成了當地的著名景點。
安徽黃山的歙縣,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縣城,早在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就有了,也是徽州文化、徽商和徽菜的主要發源地。
歙縣許村鎮的許村,也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自東漢至今已經超過1800年的歷史。
許村有個著名的景點叫“墻里門”,又叫“觀察第”,1997年經當地修繕后改成了“許村歷史博物館”。
說起這個“墻里門”,實際上還有個頗為凄涼的故事。
元末明初的時候,許村是徽州頗為富庶的村落,村中有個姓許的大家族,家中兄弟六人各有所長,也各有各的營生。
許家的老六叫許周安,不僅長得一表人才,也是兄弟中心思最活絡的一個,善于做生意。
成年后,他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娶了個年輕貌美的媳婦胡氏。
胡氏也是出身當地的一個大家族,不僅跟許家門當戶對,小兩口很恩愛,婚后生活過得甜蜜溫馨。
怎奈造化弄人,許周安婚后不久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不幸發生了意外,年方20的胡氏自此成了寡婦。
許家老大許伯生,不僅是當地有名的鄉紳,也是家里的當家主事。
事情發生后,他這個當家大哥自然要為弟弟的身后事操心,就命人把弟妹胡氏喊到正堂,詢問她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實際上,許伯生這么做也是多此一舉,那個時候女人沒有自主權,胡氏以后該怎么辦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或許是為了面子上好看,他才假惺惺地“征求”一下弟妹的意見。
胡氏對此怎能不知道呢?自從離開娘家那一刻,許家就成了自己的歸宿,除非許家把自己掃地出門,否則自己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
尤其是她的肚子里面還有丈夫的骨肉,那就更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了。
于是,她就告訴大伯哥,想要安心守在許家,生下腹中的孩子,也好讓丈夫的血脈能傳承下去。
許伯生聽聞此話不禁心中大喜,弟妹能有這樣的心思也省去了好多麻煩,就安慰胡氏好好在家里養胎,一切生活用度由家里負責。
拜別大伯哥后,胡氏就返回了自家宅院,獨守空房傷心不止。
誰知,第二天許伯生就找來一群匠人,在老六家里挖了一口水井,并用一丈多高的院墻把老六的宅院給圈了起來,只留下了一個可供出入的小門。
這樣一來,胡氏就相當于被大伯哥給幽禁了,只能蜷縮在深宅小院里面生活。
這就是“墻里門”的由來,小院里面水井叫“福泉井”。
院子里面有水井,吃水、洗漱等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至于所需的生活用度和必要物資,則由許伯生親自挑選的幾個老婦人負責運送和填補,反正胡氏生活的院子里面絕不允許有男人出入。
經歷了十月懷胎,胡氏為丈夫許周安生下來一個遺腹子。
許伯生對這個侄子視若己出,給他起了名字叫“許天相”,有“吉人自有天相”的意思。
從此之后,他對胡氏母子的照顧更是上心,在生活和用度上從來沒有虧待過母子倆。
許天相在母親膝下成長到六七歲,就被大伯接到身邊悉心呵護,開始發奮讀書,準備走功名之路。
雖然許伯生命運不濟,由于積勞成疾,52歲病逝在了福建汀州知府任上,沒有看到侄子登堂入仕那一天。
但伯父去世后,許天相依然沒有放松自己,最終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了仕途。
許天相入仕之后,朱元璋聽說了胡氏的事情之后頗為感動,就下旨讓他回家看望母親,并為母親修建一座貞節牌坊。
可是許天相興高采烈地跑回老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母親的時候,胡氏的反應卻非常平淡,對貞節牌坊的事情一點也不關心。
胡氏在院墻高聳的院子里,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早已對人生沒了渴求,只能算是活著而已。
別人看來的喜訊,在她的眼里也就是那么回事,跟自己死寂的命運一樣沒有任何波瀾。
胡氏一直活到永樂十九年,72歲離開了這個世界,也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生涯。
許天相的仕途之路走得比較順,官至觀察使。
所以,“墻里門”后來也被稱為“觀察第”,顧名思義,就是觀察使許天相的府第。
一個大活人被幽禁了半個世紀,這種事光想想都感到無比凄涼,但這就是封建社會女人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