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和湖南交界之處,地形比較復雜,行政區劃沿革也很有意思。
零陵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地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地名居然先屬于廣西,再遷到湖南,這種跨省的遷移,是非常少見的。
零陵這個地名誕生于秦朝,最先出現在今廣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屠雎率大軍從穿過湘桂走廊,進入西江,再順西江而下征伐嶺南。為了鞏固所占領區域,在今廣西東部設立了一個零陵縣,郡治位于今全州縣咸水鎮,轄區包括今全州縣,資源縣和興安縣的北部。
因此,零陵這個地名最先是屬于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但是,當時的零陵縣屬于長沙郡的下設縣,和今湖南地區關系更為親密。
漢景帝時期,由于爆發了七國之亂,漢中央王朝對諸侯國加強了防范,實施了一系列削弱諸侯國的手段。漢武帝時期更是實施推恩令,對封國進行肢解。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把零陵縣升格為零陵郡,脫離了長沙國的管轄。
(西漢時期,零陵郡大致管轄范圍)
當時的零陵郡,治所還在原來的零陵縣(今廣西全州咸水鎮),管轄范圍卻非常廣,下轄有今湖南永州市轄區內的零陵縣、冷道縣(縣治所今寧遠)、營浦縣(治所今道縣)、營道縣(治所今寧遠)、泉陵侯國(永州市區)和舂陵侯國(今寧遠);今湖南邵陽市轄區內的都梁侯國(今武岡市)、夫夷侯國(治所今新寧縣),今湖南衡陽市轄區內的鐘武縣(今衡陽縣);今廣西所轄的始安縣(治所今興安、陽朔一帶)、洮陽縣(全州北、資源一帶)等,
西漢的零陵郡,一共管七個縣,四個侯國,管轄的范圍跨越了湖南的邵陽、衡陽、永州三個地級市和廣西的桂林市。從面積來說,是一個妥妥的大郡。
同一時期,根據推恩令,今天的永州市區設有泉陵侯國,首任泉陵侯為長發王劉發之子劉賢。
那么,零陵郡的治所,是怎么從今廣西全州移到了湖南永州的呢?
王莽篡漢之后,什么都想革新,居然把全國的地名大改了一次,106個郡的地名被他改91個,1500多個縣名被他改730個。因為零陵郡轄區內有九嶷山,王莽把零陵郡改為了九嶷郡。
(東漢時期,零陵郡治所遷到今永州,零陵縣仍然在廣西全州)
東漢建立以后,光武帝劉秀把九嶷郡又改為了零陵郡,為了和王莽時期有所不同,他把零陵郡的治所遷到了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轄區則基本沒有變更。有意思的是,此時,零陵縣居然還在今全州,并沒有廢除。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零陵郡治在湖南,零陵縣卻在廣西。
東漢末年,趙云搶挑“零陵上將軍”邢道榮,劉備占據了零陵郡。后來,孫劉矛盾爆發,零陵歸東吳所有。東吳對零陵郡進行了拆分,今湖南邵陽地區被劃出去單獨設立了一個昭陵郡(郡治今邵陽市區)。
(隋朝時期,零陵縣也成了今湖南境內地名)
隋朝時期,隋文帝也是一個喜歡調整行政區劃和改地名的人。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廢零陵郡,設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更名零陵縣(治今永州市零陵區),作為永州的附郭縣。原來零陵縣所在的全州地區,則成為了湘源縣。
自此,零陵這個地名已經全部遷移到了今湖南永州,但是,今天的全州、灌陽和資源三縣所在地,仍然為治所為永州(零陵)的上級行政機構管理,通俗的說,屬于湖南管轄。
正因為同屬于零陵(永州)這樣一個橫跨今湖南和廣西兩省的州郡,而且時間長達1500多年,今廣西東北部的全州、灌陽和資源三縣,與湖南南部的飲食習慣頗為相似,也喜歡吃辣。兩地又同屬湘桂走廊,溝通方便,生活習俗自然接近。
廣西東北部全州等三各縣,與湖南完全脫離關系是在明朝初年。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湘桂邊境瑤民造反。為了分而治之,朱元璋把今全州、灌陽、資源三縣的地盤劃出去,改歸屬于廣西桂林府,自此,這三縣不再和湖南聯系在一起。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