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戰爭史》記載,五馬峙一戰,志愿軍在短短數小時之內,就猶如神助一般,接連沖破南韓的好幾道防線,最后,在五馬峙北線一帶,南韓的第3師、第9師被后續趕來的志愿軍戰士們重重包圍起來,再也無路可逃。
據后來的南韓戰俘回憶,我們不知道你們在哪,只覺得周圍都在開火。
最后,原本第3師、第9師合在一起共有原編制2.3萬人的南韓軍隊,五馬峙一仗打得他們只剩了2001人。
眼見如此慘烈的敗局,李承晚政權不得不垂頭喪氣宣布,將這兩個師的番號撤銷。
李承晚政權其實不知道的是,將他們2.3萬人的部隊,最后吃得只剩2001人的主要作戰對手,竟然是志愿軍5連一個連的兵力。
當時擔任5連連長的毛張苗,更是憑此一戰,直接被評為一級戰斗英雄,榮獲一等功,5連也因此榮獲了“尖刀連”的光榮稱號。
朝鮮戰爭結束后,毛張苗回到國內,數年后被提為副師長直至師長。當有人問他,是不是太夸張了?一個連真能讓兩個師覆滅?
毛張苗只是微微一笑,沉默以對,因為事實勝于雄辯,五馬峙一戰,不僅寫進了韓國的戰爭史,也寫進了志愿軍戰史,毛張苗的“斬首堵口突擊戰法”,更是被列為典型小規模突襲戰例。
養家糊口不辭辛勞
1925年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鎮石門村的毛張苗,小時候家里窮,在當地石門小學讀了幾年書之后,就跟著開了一間裁縫鋪的父親,學著做裁縫活兒。
此時的毛張苗大概不會想到,他小時候跟著父親學會的裁縫手藝,有一天會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發揮大作用,直接助力他們與敵人愈戰愈勇,最后大獲全勝。
除了干裁縫活,閑下來的時候,毛張苗還跟著母親一道,步行幾十里路,到產糧區背糧回來販賣,賺個辛苦錢。春天到來的時候,勤勞的毛張苗,又會背上竹籃,和母親一道去山里挖春筍,然后把挖來的春筍背到奉化城里售賣,再從城里販來黃魚,拿到鄉下售賣。
可以說,在艱苦的童年歲月里,毛張苗飽嘗了生活的艱辛,親身感受到了養家糊口的艱難。
然而,即使一家人踏實勤勞能干,卻仍然連基本的生活溫飽都不能解決,因為當時正值戰亂,日本侵略者和地方土匪的燒殺搶掠,讓善良勤勞的百姓,沒有一點活路。
1943年9月,18歲的毛張苗幾經輾轉,才得以加入到新四軍四明游擊總隊,成為了第一分隊一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此時的毛張苗,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在游擊隊里,毛張苗進步成長很快,不久就升任副班長、中隊偵查員,1944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烽煙滾滾膽氣豪壯
在解放戰爭時期,毛張苗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三師七團三營八連副連長等職,先后參加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
在一次次的戰斗中,毛張苗戰斗經驗越來越豐富,作戰英勇,不怕犧牲。
在豫東戰役中,毛張苗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一顆子彈一下子擊中了毛張苗的右肩胛,洞穿了他的肉與骨頭,毛張苗一聲不吭堅持戰斗,咬緊牙關一直到天明時分戰斗結束后,才開始接受手術治療。
在淮海戰役中,毛張苗被提拔為副連長,他帶領戰士們始終沖鋒在第一線,面對著敵人的毒氣與烈火,毛張苗和戰友們無懼無畏地穿梭在危險的環境中。大家掩住口鼻,在淚眼婆娑中,向敵人發起強勢攻擊。
最后,經過三天連續作戰,國民黨第5軍45師副師長在我軍的強大火力攻勢下,全體投降。
在與敵人的激戰中,毛張苗所在部隊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8連3排打到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和3名戰士。
雖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是,卻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因此,在毛張苗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多年以后,已經進入了和平建設時期,有人曾經問過毛張苗這樣一個問題,老毛,你不心疼人嗎?
這時候,毛張苗鏗鏘有力地回答道,心疼有什么用?死得值不值才最要緊。
淮海一役,雖然犧牲巨大,可是,在毛張苗看來,戰友們的犧牲,都是有價值有意義,值得贊美歌頌的。
1950年,毛張苗擔任第9軍團第20軍60師178團連長,正帶領著戰友們準備攻打臺灣。就在這時,毛張苗所在部隊卻突然接到了命令,立即將軍隊開赴東北。
跟隨著大部隊快速行軍的毛張苗,直到進入東北以后,才知道他們此行,是進入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
朝鮮戰場大顯身手
由東北進入朝鮮以后,毛張苗和戰友們正趕上志愿軍對敵人發起第二次戰役,而毛張苗所在部隊則奉命進入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長津湖戰場,支援東線作戰。
進入前線陣地之后,毛張苗所在部隊奉命與26軍、27軍打配合,在朝鮮下碣隅里一帶,全力阻擊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
連續兩天兩夜與敵作戰,毛張苗和戰友們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可是,隨著美軍增援力量的不斷擴充,毛張苗所在的20軍60師不得不奉命在古土水一帶建立起阻擊防線。
可是,在古土水一帶建立起阻擊防線,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古土水此地,海拔超千米之高,冷風呼嘯,奇寒無比,毛張苗帶領5連戰士們的堅守的1355.7高地,一到晚上,直接冷到零下40度。
5連的戰士們當初在國內奉命匆匆奔赴東北集合,每個人的身上都只穿著南方用于御寒的棉衣,鞋子還都是膠底的,一旦置身零下40度的極端低溫中,誰能扛得住這樣的冰冷極致折磨呢?
剛到此地不久,置身在1355.7高地光禿禿的山頂上,每個人都能鮮明感受到比殘酷戰爭更為嚴酷的寒冷考驗。
來到1355.7高地的第一天晚上,就有7個戰士的耳朵都凍掉了,衛生員拿著雪給傷員搓手腳,搓著搓著,發現自己的手指頭也變黑了。
戰士們一個個都冷得直打顫,夜里起來解個小便,尿液立刻就凍成了冰柱子。
這樣嚴寒至極的殘酷環境,大家都覺得一籌莫展,心里開始發怵。
就在這時,從小就跟著父親學會了裁縫手藝的毛張苗,忽然想到了一個抵御嚴寒的辦法。
毛張苗立即組織動員全連戰士們兩個人合蓋一床被子,把省出來的那床被子,一番裁剪之后,被縫制加工成一頂頂帽子,一副副手套,一雙雙棉襪。
連隊里的文書周大眼也會裁縫活兒,他帶著女兵還把被面加工改制成了綁腿,把被芯絮進單衣,單衣立刻就變成了一件件小夾襖,穿在身上,厚實實的可暖和了。
甚至就連棉花籽都沒浪費,被塞進布包里當耳罩。于是,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當美軍看到出現在陣地上的一個個“白耳朵”的時候,一時之間,竟然全體都懵了,大惑不解,還以為是志愿軍弄出了什么新式武器。
有了保暖措施,戰士們在開挖地下掩體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手腳碰傷凍傷了,夜里睡覺,抱團取暖,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夜里瑟瑟發抖了,凍傷情況大大減少。
毛張苗帶著連隊戰士們日夜堅守在1355.7高地,硬杠到底,寸步不讓。
美軍見狀,開始用大批量的炮火,外加40輛裝甲車,對準1355.7高地,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瘋狂大轟炸。
面對敵人的強大火力,毛張苗說服4連戰士,和他們5連一道堅守1355.7高地,集中兵力火力,猛攻美軍的特遣隊硬生生切斷了美軍陸戰1師的退路。
在古土水一帶,毛張苗善于運用當地地理形勢,又準確判斷敵情,找準敵人薄弱點,制定詳細有效的作戰方案,一次次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與此同時,毛張苗還帶領戰友們一次次深入敵人后方,進行偵察和破壞,讓敵人首位不能相顧,徒喚奈何。
可以說,在古土水地區的大大小小的戰斗中,毛張苗帶領戰士們,以神出鬼沒的御敵速度,取得了大大小小十幾次戰斗的勝利,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古土水一戰之后,毛張苗所在的第9軍團,雖然取得了一個個勝利,但是,傷亡同樣很大。
結束了階段性的戰斗后,本想回國好好休息休息,哪知,不過數月之后,在1951年5月,毛張苗所在的部隊,又接受到了新的戰斗任務。
這一次,他們對付的敵人不是美軍,而是南韓的偽軍。
接到了新的戰斗任務后,毛張苗不敢有絲毫懈怠,撫摸著冰冷的槍托,毛張苗一躍而起,義無反顧投入到了新的戰斗中。
一連三天,毛張苗帶著戰友們走了整整數百里的路途,更是只用了短短十五分鐘,就順利沖過了昭陽江。
5月的一個深夜,秘密登岸的178團戰士們,來不及和湯湯流淌的昭陽江好好告個別,就匆匆踏上了敵人的縱深腹地,來到了他們新的戰場——南嶺五馬峙。
五馬峙距離昭陽江只有60公里的路途,從朝鮮作戰地圖上看,只是一個小小的隘口。
可是,你可別小瞧了這個隘口。這里,是敵人補給的重要戰略支點,南韓偽軍在此設置了多道防線,南韓偽軍第7師、第9師,總兵力達2.3萬余人駐扎于此。
為了殲滅駐扎在此地的南韓偽軍,我軍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在作戰方案中,毛張苗所在5連的任務是完成穿插偷襲任務。
在行動開始前,營長對毛張苗連隊的要求只有5個字:“跟著走就是。”
可是,毛張苗并沒有因此就全無思考和準備,相反,毛張苗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先是按照營長規定的穿插路線,親自繪制了一張行軍圖,這之后,毛張苗又將穿插路途中經過的村莊、河谷、岔道、高地,都一一標記清楚,然后給每個排長人手一份備用。
當毛張苗認認真真做著這一切軍事準備工作的時候,有些戰士們是有意見的,因為在他們看來,5連只是作為后備力量,協助作為先鋒部隊的4連和6連完成潛入任務的,營長都已經發話了,5連只要跟著走就行,何為這般大費周章?
然而,毛張苗卻仍然我行我素。
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戰斗形勢的發展,作為后備隊的5連發揮了大作用。
原來,發起突襲那夜,4連作為先鋒部隊的第一梯隊,剛渡過江走了5里多路,竟然迷路了。
隨后,6連頂了上去,誰成想,6連忙于穿插和追擊敵人,因為對當地地形不熟悉,追著追著,敵人忽然不知所蹤。
此時,距離搶占五馬峙陣地只剩下不到5小時了,而五馬峙此地,不但南韓偽軍火炮密布,而且還有美軍顧問在這里親自指揮了,要完成攻占任務,絕非易事。
5連就這樣被推到了先鋒作戰的位置。
為了拿下五馬峙,毛張苗制定了“多點襲擾,小股滲透”的作戰方法,以釘釘子的方式,一點一點咬進去。
毛張苗知道,五馬峙制高點三面懸崖,只有一條山腰小道灌木遮蔽,在夜晚可以從此秘密潛入,發起偷襲戰。
毛張苗還打聽過,南韓偽軍害怕夜戰,更害怕近戰,美軍顧問最擅長火力全覆蓋,不熟悉夜間小股滲透戰法,由此,從灌木遮蔽的小道,在夜里搞偷襲,可謂是正打中了敵人的七寸。
后來戰斗形勢的發展變化,一如毛張苗所料。
而毛張苗的多點襲擾戰法,不斷變換的作戰路線,不斷變化的隊形,神出鬼沒的四處開火,讓南韓偽軍以為我方來了一個團的兵力,不覺心驚肉跳。
戰斗一直持續到17日早上的7點多鐘,5連一共擊潰了南韓偽軍的13股部隊進攻。后來,5連在隨后趕到的志愿軍部隊的支援配合下,聲勢浩大地直接由偷襲調整為正面強攻,一舉占領了敵人的制高點,南韓第3軍團司令劉載興嚇得抱頭鼠竄。
結語
五馬峙一戰,南韓偽軍的2.3萬人馬,最后打得只剩下2001人活著回來了。
由于南韓第3師、第9師戰損過重,不具備恢復戰斗的能力,李承晚不得不在戰斗之后,直接取消了這兩個師的番號。
以1個連的兵力,葬送了敵人兩個師的隊伍,毛張苗因此一戰,被大家稱為“最狠連長”。
朝鮮戰爭結束后,回到國內的毛張苗,不僅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還參加過1954年的解放一江山島戰斗,同樣戰功赫赫。
自1964年開始,毛張苗相繼擔任20軍第六十師副參謀長、副師長、師長等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