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今年的G20峰會將會在南非召開。然而伴隨著峰會召開在即,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跳出來“作妖”,聲稱他不會去。根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說法,不僅特朗普不會去,他本人也不會去參加今年G20的外長級別會議。當然,魯比奧倒是沒有說美國要退出G20,只是說不參加。那為什么不參加?這次美方的矛盾是對準今年的G20的舉辦國—南非。“他們在全球舞臺以及多個跨國組織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投下了不利于美國利益的票。”魯比奧給出的結論,看上去很有邏輯,但其實呢,這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
不說別的,南非無論在全球多個場合投下什么票,那都是南非自己的事情。美國有沒有一點尊重游戲規則的意識?現下,就因為南非自由言論的內容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美國就可以惱羞成怒的表達對南非的不滿嗎?很顯然,特朗普的“不去”變相而言,也是在試圖帶著一眾國家不跟南非玩。懲罰南非的同時,做給國際社會看,但凡不配合美方,哪怕不配合美方“耍流氓”的,那么不好意思,就要為此付出代價。可今天的美國,還跟過去的美國一樣在國際上有那么重要的影響力嗎?一直以來,“美國優先”政策是主導美國外交的關鍵因素,特朗普執政以來,秉持這一理念,在國際事務中奉行單邊主義,不斷 “退群”。
《巴黎氣候協定》也好,世界衛生組織也罷,不難看出,美國在國際合作中逐漸自我孤立,此次抵制 G20 峰會,在我看來,也不過是這一政策在外交領域的延續。簡單來說,那就是美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彰顯美國的“獨特地位”。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舉措不僅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也嚴重損害了美國與南方國家的關系。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美國的政策忽視了他們的利益,加劇了國際不平等。當國際形象持續受損,作為全球頭號強國,帶頭抵制重要國際會議,無疑是加速其“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崩塌。
如果說在以往的G20 中,美國主導議程、引領決策,那么今天,美國的缺席可能最后尷尬的是自己。這反而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加強合作,調整戰略。當下,外界普標認為,美國的接連“翹會”可能會對美國造成反噬效應。一方面,進一步惡化與南非的關系。另一方面,則是G20內部力量格局或面臨重新洗牌,其他國家的話語權提升,金磚國家機制的影響力也可能上升。相比之下,美國可能會被排除在世界部分最主要經濟體的重大議程之外。總而言之,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際合作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倘若美國繼續奉行單邊主義,抵制國際合作,那么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