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幸福福田
愛吃肉的你要注意啦!
最新大型研究實錘:
過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
與結直腸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
換句話說
合理選購并搭配餐桌上的肉類
就有助幫家人降低腸癌風險
什么是紅肉和加工肉?
為什么多吃紅肉會有健康風險?
怎么吃肉更健康?
一起來get
兩類肉吃得多與腸癌風險增加有關
這項大型研究由塞梅維什大學牽頭完成,研究采用了系統綜述與薈萃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共納入1990年到2024年間發表的60項前瞻性研究。
研究中,紅肉指牛肉、羊肉、豬肉、羔羊肉以及小牛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而加工肉包括培根、香腸、火腿等經過腌制、熏制等處理的肉制品。
此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報告稱:
與消費紅肉、腌制肉類食品有關的癌癥主要是直腸癌、結腸癌,有些胰臟癌和前列腺癌可能也與此有關。
報告顯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紅肉會增加17%的患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將紅肉列為「第2A級」致癌物。
為什么多吃紅肉易得腸癌?
紅肉和加工肉
為何與腸癌風險增加有關?
對于其中的潛在機制
研究人員表示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每天吃紅肉有個“上限”
怎么識別哪些是紅肉呢?
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
看生肉的顏色
科學家們發現
紅肉發紅的原因是
「肌紅蛋白」
其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呈紅色
整體來看:
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具體來說有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肉是紅肉,含很高的飽和脂肪。
相對應的是白肉,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做熟之前呈現出來的顏色通常是淺色(白色)的肉類,比如雞鴨鵝肉,魚蝦貝蟹等非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并非不可食用,其攝入具有風險與營養收益的雙重性。紅肉富含優質蛋白、鐵元素及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在缺鐵性貧血、生長發育階段以及孕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適量增加攝入反而有益。
現有研究雖未明確界定風險收益的臨界值,但鑒于當前普遍存在的紅肉攝入超量現象,綜合多維度研究結果,仍建議適當少吃一點紅肉。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紅肉傷害?
專家提醒
為降低紅肉的負面影響
需要注意以下5點
1.日常盡量選瘦肉,如里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肉、肥牛等。
2.可以每天吃一點紅肉,每次控制在1兩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不要一次吃太多。
3.推薦采用低溫烹調的方式,除蒸煮燉之外,還可將肉做成肉餡,用來做包子、餃子、肉餅及丸子等。
4.將大塊肉切成小塊,如切絲、切丁、切片,與其他蔬菜搭配食用,既可控制攝入量,又利于營養均衡。
5.肉要現買現吃,冷凍最好不超過一個月。
可將餐桌上的紅肉換成魚/白肉
對于一般人群,建議交替食用紅肉與白肉,注意控制攝入量即可。
對于存在腸癌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可考慮適當減少紅肉攝入量,提高白肉及植物蛋白的攝入比例。
白肉中也不乏鐵含量較高的種類,若需保障鐵攝入,可適當增加以下食物的攝入:
需要提醒的是
吃雞、鴨肉等白肉時要去皮
否則會增加脂肪攝入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
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畜禽肉300~500克;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優先選擇魚,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如何降低腸癌風險?
除了適當控制紅肉的攝入
如何降低腸癌風險呢?
如何降低腸癌風險?
吃飯搭配新鮮蔬菜,蔬菜中的維生素、纖維素有助于排出體內毒素;
拒絕加工肉,加工肉里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還可能有致癌物亞硝胺,不利于健康;
重視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除了管住嘴,還得邁開腿!
2021年,消化和腫瘤領域的權威雜志分析
中國有16.8%的大腸癌
可以歸因于身體的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為什么會增加腸癌風險?
專家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同時最好有一些抗阻鍛煉
日常活動不等于有效運動
只有達到中等強度的持續的運動
才能遠離腸癌的發生
中等強度運動的心率標準
(220-年齡)×60%或70%
快動動手轉給家人和朋友
給他們及時提個醒吧!
信息來源 | 生命時報、CCTV健康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