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坊
胃癌
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
約80%的胃癌患者
確診時已到中晚期
治療難度極大
胃口突然變差、吃東西想吐...
一定要警惕這些情況
根本吃不下食物!
男子一查竟是進展期胃癌
據浙大二院今年3月發文介紹
此前,骨瘦如柴的王大爺
被幾個子女"架"到該醫院
"老爺子已經很多天不肯吃東西了,吃了就吐掉,脾氣還死倔,不然早就來大醫院了。"小兒子無奈地說。
仔細詢問,王大爺才說出實情"我現在不是不想吃,是根本吃不下。每次吃飯都感覺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遭罪啊!我知道是癌癥晚期了,沒希望的,他們騙不了我的!我鄰居就是化療走的,如果東西都不能吃,活著還有什么意思?!"越說情緒越激動,王大爺當場就要辦理出院。
經過檢查發現
王大爺的確患有癌癥
——進展期胃癌
(即胃癌中晚期)
在醫生的安撫和"承諾"下,王大爺這才接受了進一步的治療。最終,醫生為王大爺安排了由胃腸外科、放射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組成的MDT(多學科會診)討論,王大爺的胃這才“得救”了。
先改善王大爺的營養狀況,待營養、體力恢復后,再為其進行動脈灌注化療術,術后2天就出院了。
出院后僅僅半個月,王大爺的兒子就高興地反饋,“老爺子已經可以吃東西了!”
此后,王大爺又進行了兩次動脈灌注化療術,就具備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條件,醫生立即為其進行手術。胃癌根治術后的病理結果顯示:胃癌標本未見腫瘤殘余,化療療效評估為完全反應(pCR),清掃的淋巴結均為陰性!
現在,王大爺已經恢復正常飲食。
胃口突然變差、一吃東西就想吐
檢查發現是"局部晚期胃癌"
幾年前,62歲的周先生(化名)忽然胃口變差,一吃東西就想吐。一段時間下來,他迅速消瘦 ,家人見他總吃不下飯,便陪他來到浙大二院胃腸外科就診。
經過胃鏡、CT等檢查發現,周先生胃竇部有一個巨大腫塊,已導致幽門梗阻,活檢結果及影像學檢查顯示為“局部晚期胃癌”。
長期吃不下飯導致周先生全身營養條件差,暫時不具備手術條件。而且檢查發現腫瘤伴胃周圍多發淋巴結轉移。如果按照傳統的治療方式,這種情況現階段只能做一些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根治。
“難道我連手術機會都沒有了嗎?”聽到結果,周先生一度情緒崩潰。醫生根據周先生的情況,為他制定了一套個性化治療方案——先通過鼻飼管改善營養狀況,再進行腫瘤的動脈灌注治療聯合免疫治療。
三個療程后,周先生的腫瘤和胃周圍淋巴結明顯縮小,為手術創造了機會,最終順利切除腫瘤。
早期胃癌無明顯癥狀
如何發現和治療?
胃癌是我國消化系統中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我國約占50%。
醫生介紹,早期胃癌預后良好,五年生存率在90%-95%。而進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是外科手術、化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等治療多管齊下,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不到50%。
"早期胃癌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明顯癥狀,絕大部分都是靠消化內鏡篩查出來的。這部分患者經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治療,后續只需定期隨訪,可以說是屬于臨床治愈。"
醫生介紹,ESD是指在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剝離的微創技術,適用于胃腸道早期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積表淺病變,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和并發癥少等優勢。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齡在45歲以上(含45歲)
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條者
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
建議定期篩查
1、長期居住于胃癌高發區;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熏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最后,小坊提醒
一定養成并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守護胃健康,從預防做起~
來源:新聞坊綜合浙大二院、中國疾控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