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經標注文獻及截圖,請知悉。
大選進入倒計時,李在明支持率突然暴跌。與此同時,一幕幕“反華”戲碼正在韓國街頭上演。韓國政客不斷挑撥,媒體也煽風點火。共同民主黨代表直言:中國人正在成為“替罪羊”。
李在明的支持率為什么會大跌?韓國又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騷亂呢?
根據最新民調,截至5月23日,李在明的支持率從此前的51%跌至45%,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支持率則從29%飆升至36%,兩人之間的差距迅速縮小。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不僅讓李在明的競選團隊感到壓力,也讓外界開始反思,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一變化?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李在明的外交立場。作為共同民主黨的候選人,李在明一再強調“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明確拒絕干涉臺海問題,甚至直言“韓國只需做好自己,然后對大陸和臺島都說謝謝”。
而他的這一表態,卻被保守派迅速放大,指責為“親華賣國”。在電視辯論中,金文洙更是頻頻抨擊李在明的立場“不夠強硬”,試圖通過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爭取更多選票。
與此同時,首爾的街頭卻被一股反華情緒籠罩。親美極右翼團體在華人社區附近高喊“滾回中國”,甚至揮舞著美國國旗和特朗普頭像的橫幅。這種場景不僅讓在韓華人深感不安,也讓外界質疑這種行為背后的政治操縱。
據觀察者網報道,早在4月,一些韓國極右翼團體便已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散布“中國干預大選”的謠言,甚至捏造“華人社區包圍選管會”之類的荒唐說法。而這些謠言不僅未被澄清,反而被部分政客當作競選工具,用來轉移選民對內政問題的不滿。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反華抗議活動并非自發行為,而是有組織、有目的的政治操作。例如,前總統尹錫悅因違憲頒布戒嚴令被迫接受審判后,其所在黨派便系統性地將矛盾轉嫁給中國。尹錫悅甚至在公開場合聲稱“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危害韓國森林”,這些毫無根據的言論卻在保守派選民中廣為流傳。
李在明的“親華”標簽顯然成了保守派攻擊的主要目標。在電視辯論中,他強調中韓關系對韓國經濟的重要性,表示“對華友好才符合韓國根本利益”。
然而,這種理性的表述卻被保守派解讀為“軟弱”。金文洙及其支持者通過社交媒體和街頭集會,試圖將李在明的外交政策描繪成“對中國低頭”。
與此同時,韓國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讓反華情緒進一步升溫。從2015年到2022年,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韓國人比例從61%上升到81%。這種數據的變化并非偶然,而是長期“政治洗腦”的結果。韓國媒體通過夸大個案、扭曲事實,將復雜的中韓關系簡化為民眾易怒的情緒口號,為煽動民粹提供了溫床。
在這場充滿民族情緒的選戰中,最直接的受害者是生活在韓國的華人群體。從地鐵中的言語騷擾到中餐館老板的生意受損,這些事件的背后,是整個華人社區逐漸被邊緣化的現實。
一名在首爾經營中餐館的老板表示,他在韓國生活了幾十年,但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焦慮和不安。
更荒唐的是,這些反華抗議者嘴里喊著“民主”,手里卻揮舞著美國國旗。他們將“親美”視為理性,將“仇中”當作安全感,將“西方認同”當成通行證,卻忽視了這種偏執和狹隘正在撕裂韓國社會的信任與團結。
當中韓關系因選舉操弄而受損時,韓國真正的利益是否得到了保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韓經貿關系的緊密程度直接關系到韓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而如今,韓國政客為了短期選票煽動反華情緒,不僅破壞了兩國的民間情感,也讓韓國在國際上逐漸失去信任。
聯合國已經發出警告,指出韓國的反華情緒已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而中國也多次明確表示,惡意炒作涉華議題只會損害韓國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歷史一再證明,制造敵人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韓國若繼續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只會讓自己在國際博弈中淪為邊緣角色。
韓國大選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選民的選擇將直接決定韓國未來的政治走向與外交策略。然而,當選舉變成了一場煽動情緒的競技場,當中韓關系成為了政客博弈的籌碼,當華人群體被綁架成“替罪羊”,這場選舉是否還值得稱之為民主?
正如中國駐韓大使所言:“中韓關系搞壞了,有百害而無一益。”韓國社會若無法正視仇恨政治的危害,無法在制度上保護少數群體的權益,那么最終受害的將不僅是中韓關系,更是韓國自身的未來。或許,有些韓國人該問問自己:這一次,他們到底是在選總統,還是在發泄不安與失敗?
參考資料:
韓國大選臨近,首爾現“滾回中國”反華抗議,中餐館老板:前所未有 《觀察者網》
韓國總統選舉臨近,李在明領先優勢大幅減少 《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