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晨昊 通訊員 馬永康
在開封職業學院的校園里,國家級非遺汴繡的繡針在學生手中上下翻飛,省級非遺木版年畫的刻刀在梨木板上勾勒出新潮圖案,大宋官瓷木板上捏造著融合現代審美的器物……這所高校用“四位一體”的非遺教育體系,讓傳統文化與青春力量碰撞出耀眼火花。
大師工作室里的“傳幫帶”
近年來,開封職業學院聘請苗煒、陳連義、張繼中等非遺傳承人,建立苗煒(汴繡)大師工作室、陳連義(官瓷)大師工作室、張繼中(木版年畫)大師工作室等一系列“非遺”傳承大師工作室,實施“師徒制”教學模式。
這些工作室不僅是技藝傳承地,更是開封職業學院文化交流的窗口。去年接待俄羅斯高校代表團到校訪問時,來自伊熱夫斯克國立技術大學的塔季揚娜女士捧著學生現場創作的汴繡作品愛不釋手,直言“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并熱切提議未來要進一步進行相關技術的交流互鑒。
選修課上演跨界秀 理工生也能玩轉針線刀筆
開封職業學院開設汴繡、木版年畫、官瓷、古風妝造、宋畫鑒賞5個方向的非遺公共選修課,首期課程自開設以來,累計報名近2000人次,經選拔后招收學員155人,其中30%的學員是理工科學生。
課程自開設以來已有489名學員結業,多名學生作品在市級以上展覽中獲獎,部分學生在“繡黨旗”作品中創新性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實現非遺技藝與時代精神的融合。
非遺社團從校園走到市集
走進汴繡(宋繡)社團、木版年畫社團等非遺社團,苗煒大師正帶著社員們為開封非遺市集做準備。這支省級重點社團不僅在校內辦展覽、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更把非遺帶到了更廣闊的舞臺——在開封非遺市集、開封中關村智庫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開封博物館等地,汴繡社師生開展“慶七一、繡黨旗”活動;在開封市菊花文化節上,現場創作的菊花繡品竟引來真蝴蝶駐足。不僅如此,相關項目也獲得了校級“三下鄉重點團隊”認定,目前正積極申報省級重點團隊中。
專業建設升級——從興趣培養到系統育人
2025年初,河南省高職院校首個“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落地開封職業學院,并將于秋季學期正式開啟招生。
專業建設的背后,是一系列“大動作”。除了有苗煒大師坐鎮專業帶頭人外,學校邀請開封市文旅局副局長丁衛衛、祥符區委副書記路營、清華大學教授林樂成、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與民藝研究所所長呂品田教授等數十位政府領導、行業大師及院校專家,召開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建設暨汴繡振興研討會,廣泛吸取多方經驗,優化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學校還與河南正合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共建汴繡產業學院,未來將開啟從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到市場轉化的全鏈條合作模式,助力汴繡產業化發展。
“開設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發展刺繡產業,不僅可以為我們開封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們下一步會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貢獻更多開職力量。”學校常務副校長劉珊珊說道。
從大師工作室到課堂上的師徒相授,從社團走出校門到專業建設的系統培養,開封職業學院逐漸讓非遺變得不再是束之高閣的“老手藝”,這所年輕有活力的學校,正使得古老非遺在職教土壤中,長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新枝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