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日開始的印巴新一輪沖突牽動各國神經,因為兩國都是擁核國家,如果戰爭規模超出一定限度誰也不敢保證不會發生核戰爭,好在5.10日雙方握手言和。
雖然印巴雙方沖突來得快去得也快,沖突規模一直在可控范圍內,但這件事背后仍透露出一絲不尋常。
這不尋常之處就在于聯合國無常“集體失聲”,只有象征性的呼吁。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深入剖析新一輪印巴沖突我們會發現這次印度本想打得一手好算盤。
只可惜莫迪沒有看出中國在這之前的暗示,最終一切算盤落了空。
一、印巴沖突中印度打的什么算盤?
印度和巴基斯坦可謂是“世仇”,在本輪印巴沖突爆發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經歷了三次“印巴戰爭”和卡吉爾戰爭,除此之外一些零星沖突也貫穿這些大的沖突之中。
本輪印巴沖突可以說是繼之前印巴領土和宗教沖突的延續,同時又表現出印度方面其他企圖。
從本輪沖突的導火索來看,這是印巴領土和宗教沖突的延續。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擊事件,這次襲擊直接造成了印度方面以男性為主的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傷。
印度政府強烈譴責巴基斯坦在此次“恐怖襲擊”中對恐怖分子的支持,可以說印度矛頭直指巴基斯坦。
5月6日在印巴沖突爆發前夕,印度還切斷了流經巴基斯坦的水源以示抗議。
印度國內輿論持續發酵、民眾對巴基斯坦的仇恨情緒不斷萌發,于是在5月7日凌晨,印度發起“辛杜爾”行動,正式對巴控克什米爾和巴境內3處目標實施打擊,巴方予以回擊。
關于印巴沖突的報道已經很多,因為不是文章重點我們直接說結果。
印巴雙方新一輪沖突從5月7日凌晨持續到5月10日 雙方握手言和,期間共持續4天時間。
四天中雙方打得是熱火朝天,空戰、導彈轟炸、邊境攻防層出不窮。
到最后也沒分出個所以然,當然印巴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沖突的勝利。
如果從動機和結果上來看,本輪印巴沖突仍舊是以往矛盾的延續。
但深入分析,會發現印度自己另有所圖。
印度還圖些什么?當然是圖中國,或者說企圖通過印巴沖突開始逐步取代中國的國際地位。
因為是軍事沖突,所以我們先從軍事角度進行分析。
本輪印巴沖突看似是印度有意打擊巴基斯坦,其實是想“打中國的臉”。
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印巴沖突雙方主戰裝備上我們就能得出答案。
巴軍方出動的是掛載PL-15的殲-10C戰機,其背后還有空警-500預警機和HQ-9防空導彈。
軍迷們看到這些裝備名稱是不是很眼熟,這就是清一色的重制裝備。
反觀印度方面裝備可謂是五花八門。
陣風、以色列的預警機和大型無人機、布拉莫斯導彈以及未起飛的F-16。
印度覺得自己集齊了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眾多裝備信心爆棚,于是乎企圖以萬國牌裝備狠狠碾壓一水中制裝備的巴方,進而達到把中國拉下水的目的。
從經角度看,本輪印巴沖突對印度發展至關重要。
自2024年印度GDP以3.93萬億美元來到世界第五的位置之后,印度從上到下是舉國歡慶。
就像我們以美國為目標進行追趕時,印度也以中國為目標發展。
他們認為中國創造的經濟發展奇跡印度也可以,中國取得的全球制造業地位印度也可以。
怎么證明自己的實力?打一仗就是最好的選擇。
通過軍事行動向外國證明印度強大的經濟支撐、發達的裝備制造,并以此證明印度正在成為中國、超越中國成為最好的投資地。
最后是領土,如果這次印巴沖突巴方被揍得落花流水,那可就不是失去克什米爾控制區這么簡單了。
相對的,中印在藏南地區有爭議區域局勢也會因為“因獲勝而信心極度膨脹”的印軍變得不穩定。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理解為什么本輪印巴沖突“五常集體失聲”,因為這明面上是印巴沖突但暗地里是五場角逐。
其他“四常”何嘗不想通過印度探探中國的底細?
可惜的是印度打錯了算盤!上述印度想要經濟發展、國際地位、領土,甚至想要將中國拉下水的一切設想都要立足一點:印度能戰勝巴基斯坦。
立足于戰那一切都好談,但目前來看印度并沒有勝利。
因此他的一切打算都落了空,尤其是印度空軍被巴基斯坦空軍暴揍,這使得印度在國際社會丟盡了臉面。
關于這一點,中國早在四個月前就曾隱晦地提醒過世界各國,只可惜莫迪沒聽進去。
二、中方在四個月前說了什么?
“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是中國最終的外交警告,也是中國對他國最為直接的提醒。
雖然這次中國的提醒比較早,但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
2025年1月17日,據CCTV國際時訊消息:當地時間1月16日下午(北京時間1月17日凌晨)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問題再次召開會議。
面對美國代表對中方的污蔑抹黑,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予以了直接回應。
耿爽從三方面對美國代表予以強力回擊(以下是概括):
“一、如果中國真的對俄羅斯施行軍事援助,那現在俄烏戰場局勢早就不是這樣了。
二、如果中國對俄羅斯進行政治掩護,那中方也不會一再強調要尊重沖突雙方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了。
三、如果中國不希望戰爭結束,那中國也不會一直派代表在各國之間游說止戰了。”
當初各方聽到這三句話都反應不同。
中國民眾聽了感覺威武霸氣,美國等國家聽了也不往心里去。
就目前來看印度聽了之后也沒往心里去,因為只要聽進去了就不會發起“辛杜爾”行動。
本輪印巴沖突結束,西方各國和印度面對被中國殲10-C所發射PL-15擊落的5架軍機的事實,他們這才意識到耿爽代表四個月前說“沒有軍援俄羅斯”是實話實說。
可惜當時中國好言相勸,愣是沒有多少國家往心里去。
莫迪要是能好好體會耿爽代表發言,那也不會落得現在慘淡收場的局面。
本輪印巴沖突已經結束,但該事件的后續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對印度來說,他們本想通過這次沖突謀取更高的軍事地位、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可能的話甚至想把中國拉下水。
但慘淡的戰果讓他們不得不認識到現實的殘酷,莫迪政府這次怕是要重新審視耿爽代表的“三句箴言”了。
對巴基斯坦來說,這次沖突中他們憑借中制武器贏得了局部勝利可喜可賀。
他們不僅扭轉了前幾次印巴沖突失敗局面,還堅決維護了本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沖突結束后巴方總理就通過電視講話對中國表達了直接感謝。
隨后,巴基斯坦又傳出加速引進中國殲-35A的消息。
要說本輪印巴沖突“受益最大”的就是中國。
這場局部沖突不僅檢驗了中國制造武器裝備的實用可靠性,還成為中國對外軍售的一張名片。
同時,這也提醒其他一些對中國有別樣想法的國家要慎之又慎。
要知道中國除了殲-10C、PL-15、空警-500之外還有殲-11/15/16/20/35,霹靂-17、空警-2000等現役主戰裝備。
在本輪沖突中大放異彩的殲10C和PL-15在解放軍裝備序列中只是中等水平。
耿爽代表的發言再一次被事實完美印證。
三、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發展
世界各國都以為印度這次是憋了個大的,但誰知道最后印度自己錯失良機。
相信現在莫迪政府和其他國家應該懂耿爽代表在1月17日的發言了。
印度企圖通過印巴沖突拉中國下水,此陰險手段雖然昭然若揭但我們今后也不得不防。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綜合國力越來越強,樹大招風效應在中國身上越來越能得到體現。
一些敵對國家會通過一切可能手段阻礙中國發展。
像印度這樣通過一場戰爭來間接試探中國底細的事情以前有、現在有,今后還會有很多。
因此這就要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跟黨發展,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
中國現在最為重要的就是一個“穩”字,穩定壓倒一切不是一句口號。
只有我們自身足夠強大,在面對此等拉人下水的手段時才會毫不畏懼。
結語
印巴沖突明面上打的是熱戰,背地里多是勾心斗角、層層算計。
印度莫迪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他們自己“不勝酒力”反倒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對待國際沖突的態度是明確的,從不輕易改變的。
耿爽代表霸氣發言的含金量現在還在上升,不知道有些國家要吃多少虧才肯相信這一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