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Bob Dylan(鮑勃·迪倫,下稱迪倫)的84 歲生日。
作為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便以自己的作品登上民謠殿堂的人,迪倫在前段時間宣布了他持續數月的“Rough and Rowdy Ways”世界巡演新一輪的演出日期,行程的跨度與密度讓人難以想象他已經是一位 83 歲的老人。
這也是迪倫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從不停下腳步。
1960 年代初的大西洋彼岸,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用一把原聲吉他和一副口琴,以一首反戰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成為了當時青年世代反叛文化的旗手,乃至“一代人的聲音”。
這亦是大眾最熟悉的鮑勃·迪倫——一個抗議民謠歌手。
但迪倫厭惡標簽的存在。他建立自己的形象,又親手摧毀;他親手帶起風潮,卻又轉身離開。
在 1964 年發行專輯《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之后,他頭也不回地背起了電吉他唱出〈Like a Rolling Stone〉,即便在演唱會上被觀眾報以“猶大”、“叛徒”的罵聲也毫不在意。在他的身上,似乎只有“反叛”這個標簽一直撕不掉。
此后他在音樂上不停探索,與鄉村樂巨匠 Johnny Cash一起玩鄉村音樂、推出福音和基督元素音樂、翻唱傳統民謠作品、重拾布魯斯與早期搖滾樂……即便中間有過創作的低潮期,但迪倫從不停止創作的腳步。
當時間去到 2015 年,時年74 歲的迪倫依然在探索自己的音樂邊界,只是這一次,他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發跡的時代之前。
這年他發行了一張與過往都有所不同的專輯《Shadows in the Night》,向“美國流行金曲集”(
Great American Songbook,泛指戰后出現的美國經典流行曲)以及美國著名流行男歌手Frank Sinatra(弗蘭克·辛納屈)致敬——專輯中十首歌他都曾經錄制過,而這一年,也正好是 Frank Sinatra 的百歲誕辰年份。
迪倫再一次做了自己前所未做的事:出道 50 年來,首次正式地翻唱美國傳統流行音樂,盡管這些歌是他年輕時代所反抗的文化之一。
但迪倫滿不在乎,對當時的他來說,做出美國傳統標準做法的流行金曲就是最想做的事情。《Shadows in the Night》也讓他首次提名了格萊美最佳傳統流行類歌手。
就在樂迷與評論驚訝于他在專輯中的音樂形態與聲音表現,卻又大呼只有十首歌、短短 35分鐘左右的時長不夠過癮時,他在第二年推出了可以算是續集的《Fallen Angels》(隕落天使)。
盡管《Fallen Angels》在后續推出,事實上其中的歌曲是迪倫在 2014 年為《Shadows in the Night》的推出而一同錄制的。當時迪倫與他的樂隊一共為專輯錄制了23首歌,《Fallen Angels》正是其中的12首。
相較《Shadows in the Night》,《Fallen Angels》在選曲上除了兼顧 Frank Sinatra 的暢銷單曲之外,也收錄了他的B Side曲;作品的時間跨度也比前者大了許多。
不僅有 Frank Sinatra 最早期錄制作品之一的〈On a Little Street in Singapore〉和〈Melancholy Mood〉(1939年),也有他生涯后期(1980年)的作品〈It Had to Be You〉;另外專輯中還收錄了一首 Frank Sinatra 未曾錄制過,但同樣當時知名的作品〈Skylark〉。
而《Fallen Angels》的聲音,也讓人聽到了迪倫對于重現“美國經典流行金曲”的決心。
為了制作出最接近他心目中的聲音,迪倫從一開始就以特別的態度對待錄音。
為什么是 Al Schmitt ?如果你知道Al Schmitt除了格萊美的榮譽之外,還曾是 Frank Sinatra 生涯最后兩張錄音室專輯《Duets》、《Duets II》的錄音師的話,也許你已經找到了原因。
同步錄制自然必不可少。在那個多軌錄音與疊錄技術還沒有出現的年代,同步錄音是唱片錄制的唯一方式,歌曲中出現的弦樂往往是和歌手同步錄制的。也因此,這種錄制特別需要所有人都有著嫻熟的技術以及默契,才能一氣呵成完成。
對于已經習慣于使用數字技術的剪輯與疊錄完成作品的現代音樂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算小的難題,但對于迪倫與那些與他從八十年代開始就一起巡演的音樂伙伴來說,其實并不是太難。
難的地方在于要如何將原本可能是由數十人演奏的 Big Band 編曲,變成只有五六個聲部的音樂,且在同步錄制的同時進行準確收音。
最終在 Al Schmitt 的幫助下,聲音錄制出來的效果非常好:除了迪倫演繹出了與以前都有所不同、充滿情感、也有如低語一般的輕柔歌聲;樂隊做出的改編更讓這些舊流行歌在保持原有爵士流行感覺的味道下,演奏出了簡約而動人、也更加現代的感覺。
而聲音中那份準確的空間感更是讓人在聆聽的時候感到驚訝,除了可以分明感受得到迪倫與樂器之間的位置擺放,也讓他的聲音變得更加立體。這種感覺就好像聽者走進了一家正在演唱流行金曲的夜間俱樂部,而 Bob Dylan 正在臺上與他的樂隊,動人地演唱那般。
你一定想不到這樣的聲音,就是迪倫與樂隊在錄音室中進行同步錄制的情況。
這就是迪倫想要的,沒有任何數字時代的剪輯、修錯、重錄與添加多余的效果,一切聲音的產出只通過對錄音室空間的樂手位置擺放去解決與實現,就像過去那樣。
迪倫想要再次呈現在樂迷面前的,除了那些昨日的曲調,還有模擬聲音時代的做法。《Fallen Angels》最后也讓迪倫再次入圍了格萊美的最佳傳統流行類歌手。
▼點擊圖片,購買專輯▼
談到為何要做這樣的翻唱(cover)專輯時,迪倫說:“我并不覺得自己在翻唱這些歌。他們已經被藏(cover也有遮住,掩藏的意思)得夠久了。實際上你都可以說它們是被深埋。所以其實我和我的樂隊所做的只是重現它們,將它們從墓穴中拉出來,再見天日。”
看到這里,也許熟悉早年鮑勃迪倫的樂迷已經要說,“他這不是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嗎?”或許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畢竟他在《Fallen Angels》里做的音樂可是他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六十年代下最要反抗的事物之一。
不過別忘了,迪倫可從沒說過抗議歌手是他的初心,對于他來說,或許只有“天生反叛”與“永不停步”才是。
祝偉大的搖滾詩人鮑勃·迪倫 84 歲生日快樂!
▼點擊圖片,購買專輯▼
*微信編輯:江月痕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投稿、合作: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