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地區有中國書法家協會,臺灣地區有“中國書法學會”,而在香港也有中書協香港分會。目前,大陸中書協的“一把手”是孫曉云、臺灣中書會的“掌門”是葉國華,而中書協香港分會的會長則是黃簡。
想要加入港書協,條件有不少,一是從事書法藝術創作、研究或相關行業者,并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專職或愛好者、在書法理論研究中有貢獻的成就者、各省市區級書法社團成員、在地方或全國書法活動中作品被入圍或獲獎者、在學校書協任會員的學生、在書法藝術方面具有一定水平和造詣的各界人士等。
能從這些專業人士中脫穎而出,成為會長,黃簡的水平和影響力不言而喻。黃簡,1947年生于南京,自幼學書,據他自述,幼年時在父母的指導下入門,“以柳體為根柢。及長,轉攻褚體,又從羅君惕先生學《說文》,從葉百豐先生學古文,從黃葆鉞、黃聿豐先生學書法,醉心古隸。四十后注重二王小草,并留心繼承上海畫派的傳統。”
由此可見,他書畫皆能,書法繼承魏晉古法,得“二王”精髓,又受當代“二黃”、沈尹默等名家影響。黃簡在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創作上成就斐然。其著作主要有《中國古代書法史的分期和體系》《筆法系統試論》等還被翻譯成日文、韓文出版。
黃簡的書法強調中鋒立骨、側鋒取態,尖鋒入紙后圓轉鋪毫,提按轉折節奏感強,墨跡中可見由重到輕的漸變,這種對筆法細節的精準把控,使其線條兼具圓潤飽滿與險峻姿態。結字因字賦形,早年以柳體為根基,后轉攻褚體與古隸,形成斜畫緊結的特點,還注重筆勢的聯合與調整,體現以簡馭繁的書寫意趣。
行氣方面,章法自然、氣韻連貫,他將使轉視為行氣的核心,通過字間的牽絲映帶與筆勢呼應,形成血脈貫通的整體感。他還善于通過墨色濃淡與字距調整營造節奏,既保留了二王小草的安詳,又融入上海畫派的靈動。
黃簡的書法恰以“去碑化”的書寫本真性,為傳統注入鮮活生命力。他的作品不僅是技法的呈現,還有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創造性轉化,使其成為當代書法“文人化”的重要代表,值得學習者從筆法矯正、結字活態、行氣啟蒙三個維度深入研習。
您認為黃簡的書法怎么樣,放在大陸能排到第幾流呢?歡迎評論區有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