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一條來自敘利亞的突發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俄羅斯在敘利亞西部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遭遇襲擊。
據法新社報道,這次襲擊持續了約一小時,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槍炮聲不斷、無人機頻繁飛行,給地區安全形勢再添不確定性。
【俄羅斯駐敘利亞空軍基地遭襲】
赫梅米姆基地位于拉塔基亞省,是俄羅斯自2015年軍事介入敘利亞沖突以來,最為重要的戰略據點之一。該基地不僅是俄軍打擊極端武裝與維護地中海地區利益的核心陣地,也承載著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
此次襲擊中,俄軍報告稱有4至5名烏茲別克籍極端分子企圖靠近基地并發動襲擊,最終被俄軍擊斃。雖然沒有造成實質性損失,但事件背后的政治信號遠比軍事層面的震動更深遠。
襲擊者身份令人關注。據俄方透露,這些人并不隸屬于HTS(沙姆解放陣線),而是屬于敘利亞國防軍第84師內部的外國籍武裝,主要來自中亞地區。考慮到第84師現已歸屬于朱拉尼所領導的敘利亞臨時政府軍隊體系,這就很難說是純粹的“恐怖襲擊”,更像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軍事挑釁。
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人物——艾哈邁德·莎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朱拉尼。
朱拉尼是現今敘利亞臨時政府的實際控制者,其領導的HTS雖然被多個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但近年來卻逐步“洗白”,在推翻阿薩德政權后登上了敘利亞“管理者”的位置。
近段時間以來,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支持,朱拉尼頻頻向西方示好,姿態之低令人側目。據多家媒體報道,朱拉尼甚至曾公開表示,計劃在大馬士革豎立一座巨大的特朗普雕像,還打算修建一座奢華的“特朗普大廈”,以此向美國表達“感恩”之情。
【朱拉尼打算在敘利亞為特朗普建雕像】
對于一向看重利益、又極愛“面子工程”的特朗普來說,朱拉尼這一連串“投其所好”的操作,無疑擊中了要害。結果也顯而易見——美國很快作出回應,宣布解除對敘利亞長達多年的制裁,緊接著歐盟也迅速跟進。歐盟理事會在5月20日發布聲明,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理由是“協助其戰后重建”。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赫梅米姆基地突遭襲擊,時間點之“巧合”很難不引發聯想:朱拉尼是否得到了美國的某種“默許”甚至授意,才敢如此公開挑釁俄羅斯?
從政治利益出發,朱拉尼確實有動機與俄羅斯“攤牌”。多年內戰中,俄羅斯始終站在阿薩德政權一方,對朱拉尼領導的勢力實施持續打擊。如今阿薩德政權已被推翻,朱拉尼轉正為“臨時政府”領袖,正是向俄羅斯清算舊賬、建立新秩序的機會窗口。
一方面,他需要在國內鞏固統治地位,展示其“驅逐外來勢力”的決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向美國遞交“政治投名狀”,換取長期支持。赫梅米姆基地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象征性存在,攻擊該目標,等于是向外界宣布:“現在的敘利亞不歡迎俄羅斯”。
【朱拉尼與特朗普會面】
雖然這次襲擊并未造成俄軍傷亡,但戰略信號卻非常明顯。敘利亞地緣格局正在重構——美國退出“制裁模式”,轉為間接介入;朱拉尼借勢上位,不僅掌控權力,還試圖清除所有曾與阿薩德合作的外部勢力。
莫斯科面臨的問題是:繼續維持對敘影響力,成本正在上升,而回報卻在下降。朱拉尼此舉也在試探俄羅斯的底線。如果莫斯科強硬回應,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軍事沖突;若無力應對,則意味著在敘影響力的實質性退潮。
從中國的角度看,這一輪局勢變化再次暴露出西方“代理人戰爭”的本質。任何形式的代理人干涉,只會導致新的動蕩和沖突。朱拉尼若要贏得國際社會真正認可,必須先摒除自身弊病,比如加大對恐怖組織的打擊力度,而不是選擇性地“清算”過去。
從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到美歐同步解除對敘制裁,再到赫梅米姆基地遭襲,這一連串事件或許并非巧合,而是中東格局又一次劇烈調整的開始。
朱拉尼或許認為自己已“轉正”,可以在美西方支持下與俄羅斯正面對抗。但歷史告訴我們,過于依賴外部勢力的“臨時政權”,往往難以站穩腳跟,更難贏得本國民眾的持久支持。
對中國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持續密切關注敘利亞局勢的演變,積極推動敘利亞重回政治解決的正軌。畢竟當前的中東已經足夠混亂,任何新的動蕩只會火上澆油,最終受苦受難的依舊只有無辜的中東民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