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最近在清華大學的演講里說了句大實話:“開發鴻蒙系統是難,但把生態養起來,那才是難上加難!”這話聽著扎心,可仔細一琢磨,還真是這么回事。操作系統這玩意兒,造出來是本事,但想讓它活下去、活得好,那才是真正的“地獄模式”。
先說造系統這事兒。
全球這么多科技公司,能掏出自研操作系統的有幾個?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可為啥成功案例這么少?真不是因為大家技術不行,而是被生態這關卡住了脖子。你瞅瞅微軟,當年搞Windows Phone系統時,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結果呢?生態起不來,開發者不買賬,用戶沒軟件可用,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場。三星和英特爾聯手整的Tizen系統也一樣,硬件再牛,沒軟件配套,用戶照樣不買單。
再瞧瞧PC端。
Linux系統免費又開源,技術大牛們天天吹它“秒殺Windows”,可現實呢?普通用戶連裝個驅動都費勁,更別說日常辦公、打游戲了。為啥?生態差距擺在那兒。Windows上百萬款軟件隨便用,Linux呢?能湊齊“辦公三件套”都算你贏。就連蘋果的MacOS,也是靠自家硬件和設計軟件撐場面,才勉強分到一杯羹。
鴻蒙現在走的這條路,更難。
華為沒像微軟、三星那樣“硬剛”,而是玩了個“曲線救國”:先兼容安卓應用,借別人的生態養自己的孩子。這一招確實聰明——用戶不用換軟件,開發者不用重寫代碼,鴻蒙生態就這么“蹭”著長大了。
可余承東心里清楚,這終究是權宜之計。這不,現在鴻蒙才敢推出“純血版”,徹底和安卓說拜拜。現在PC版也來了,但想讓用戶從Windows切換過來?得先問問Office、Photoshop、英雄聯盟們答不答應。
說白了,生態就是“過日子”的學問。
操作系統是房子,生態是家具電器。房子蓋得再漂亮,沒床睡覺、沒鍋做飯,誰愿意住?鴻蒙現在最缺的,就是這些“生活必需品”。華為能砸錢做系統,但沒法逼著開發者做軟件。怎么讓大廠愿意適配?怎么讓小團隊看到機會?這可比研發代碼復雜多了。
余承東這話,既是給團隊打預防針,也是給行業交底牌。鴻蒙能不能成,關鍵不在于技術多先進,而在于能不能把開發者、用戶、廠商都攏到自己身邊。這條路,微軟、三星都走過,華為現在接著趟。至于結果如何?咱們就等著看鴻蒙生態啥時候能湊齊“柴米油鹽”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