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石羊河民勤蔡旗斷面,水豐草茂,生機盎然。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在甘肅民勤的衛星地圖上,一條南北綿延300多公里的弧形綠帶,將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隔開。這片曾因風沙肆虐、荒漠化占比超90%而瀕臨消失的綠洲,在民勤兒女40余年的不懈努力下,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逆襲。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態區位特殊而重要。自1978年“三北”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民勤縣持續開展大規模壓沙造林和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三北”工程建設投資8.28億元,完成工程建設254.4萬畝,初步形成“鎖風口、固沙源、截路徑、護綠洲”的生態防護格局,為河西走廊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
青土湖碧波蕩漾,水鳥爭鳴。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民勤縣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組織修編《“三北”六期工程規劃》,明確“東拓陣地、西筑堡壘、南護水源、北鎖風口、中保綠洲”的治理思路,科學布局“三道風沙阻擊防線”,以全力打造全國荒漠化治理樣板區為主抓手,重點實施青土湖生態屏障守衛、綠洲鎖邊林草帶、綠洲內部提質增效、甘肅內蒙古邊界重點風沙口聯防聯治、生態用水保障“五大工程”。
在“三北”工程推進過程中,民勤縣沿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和騰格里沙漠西緣科學布設林草工程,采取固、阻、修、封、造等措施,對全縣重點風沙口、風沙線開展綜合治理,在綠洲邊緣構筑起一條長380公里,寬1至20公里,由內向外、梯次分明、喬灌草結合的綠色防線。據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民勤縣荒漠化土地面積較2014年減少50.93萬畝、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1.06萬畝,荒漠化土地占比由90.34%下降到88.18%,沙化土地占比由75.81%下降到75.57%,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
志愿者在民勤四方墩生態林基地植樹。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智慧治沙
40多年來,一代代民勤治沙人不斷探索創新,運用新方法、新手段,推動荒漠化防治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智慧密集型轉變。
“民勤縣堅持科學綠化、科技治沙,不斷探索荒漠化綜合治理新模式、新材料、新技術。”民勤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姜有恒介紹,縣里先后探索總結出插風墻、黏土沙障、草方格、尼龍網、土工編織袋、玉米葵花棉花秸稈沙障、生態墊等多種固沙新材料。同時,傳承提升“母親抱娃娃”治沙模式,組裝推廣“雙眉式草方格沙障”“工程固沙+低密度造林+種草”“光伏治沙”等技術,引進自走式草方格壓沙機、履帶式打坑機、智能抱草機等治沙機械設備200余臺,推動治沙從“人海戰術”向“科技賦能”轉型。
姜有恒介紹,民勤縣積極探索沙地、鹽堿地等困難立地造林技術,持續加強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灌草新品種引種馴化,科學選擇植被恢復模式,合理配置植被類型和密度,延長生態治理成效周期。
民勤縣沙咀墩治沙示范區,網格沙障鎖沙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全民治沙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
民勤人民傳承弘揚“勤樸堅韌、不畏艱辛、眾志成城、久久為功”的防沙治沙精神和“人人上、代代傳、步步走、苦苦干”的防沙治沙模式,每年春秋兩季組織全縣干部職工開展壓沙造林管護活動。
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縣、鎮、村三級林長體系,設立林長471名,聘用生態護林員146人。完善“互聯網+防沙治沙+”等公益治沙平臺,發揮綠化基金會、螞蟻森林等社會影響力,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民勤防沙治沙,累計建成公益林基地46個,吸引志愿者義務治沙造林11萬畝,“四方墩”公益治沙造林基地總規模達到4萬畝,公益治沙造林品牌效應不斷放大。
發起“請到民勤種棵樹”志愿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4.1萬余名志愿者在民勤栽植梭梭、檸條等沙生植物152萬棵,治沙面積達4500畝。
G569民勤紅崖山水庫路段,綠樹與道路相映成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綠富雙贏
要綠起來,也要富起來。
近年來,民勤縣依托“三北”工程防護林體系,結合本地林業產業發展實際,積極調整農田防護林造林樹種結構,大力發展沙漠特色養殖、林果、藥材種植產業,持續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協同發展之路,找準找實防沙治沙與綠色增收的契合點,拓寬“治沙+全民義務植樹”“治沙+4+1產業”“治沙+光伏”“治沙+沙漠旅游”“治沙+節水造林”等“綠富雙贏”發展模式。
“我們鼓勵發展以肉蓯蓉、甘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引導群眾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等特色沙產業6萬畝,種植鎖陽、黃芪、甘草等沙生藥材5萬畝。同時,大力發展光伏治沙新業態,走出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態經濟共贏新路子。”姜有恒說。
良好生態環境助推民勤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攝
本文來源:新甘肅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