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放日成“追星”現場,家長化身學校粉絲,追星“博士書記”……5月24日,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初級中學校園開放日,吸引了數百名小學生及家長的參與。家長們在報告廳聽完講座后追著學校書記咨詢小升初熱點問題,小學生們則沉浸式體驗豐富多彩的初中生社團。
南師附中學子回母校分享:“責任感、自律+鉆研”是帶得走的能力
上午9:00,活動開場后,兩名身穿南師附中校服的高一學子張珂欣和陳劉梓分別走上母校報告廳講臺,回憶了初中三年的追夢故事。張珂欣現場回顧初一時,她加入學校海模社團后,從零基礎“海模小白”到代表學校走上省級比賽舞臺。初二時,她積極參與學校詩集編寫的評比活動,擔任小組組長和組員們開展項目式學習,帶領組員們制作的詩集獲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績。她感恩老師無私的付出和及時伸出的援手,懷念同伴之間無須言謝的默契。“母校團結互助的和諧氛圍,為我的成長提供了滋養的土壤。母校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培養了責任感。無論是社團活動、競賽還是語文課代表經歷,都讓我從剛入校時遇事慌張無措變為如今面對困難挑戰時也能從容應對。”張珂欣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同樣是南師附中實驗初中的2024屆優秀學子、現南師附中高一學生陳劉梓在講臺上分享時落落大方。他現場回顧了初中期間經歷的數學壓軸題破解困局、物理電路實驗研究以及在語文老師帶領下逐句分析名篇《背景》的美好瞬間。母校老師的鼓勵、錯題本上留下的批注、古詩旁寫滿的聯想、實驗報告里記錄的30組數據,最終都化作他在高中依然受益的學習品格——對知識永遠保持敬畏、對真理始終愿意深究。陳劉梓說:“初中三年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明白學習是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過程。自律+鉆研是母校給我帶得走的能力?!?/p>
教師家長雙重代表分享“家校協同育人”核心密碼
南師附中實驗初中青年骨干數學教師劉娜也是學校初三優秀學生的家長,她現場從初中數學學習與家庭教育兩個維度進行了分享?!拔艺业搅恕顑灲狻褪前押⒆铀偷轿覀儗W校。我校的師資力量與南師附中集團接軌,我校還有很多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以及江蘇省骨干名師……”劉娜老師分享三年前的擇校經歷引發了現場家長們的共鳴。“我也很認同學校的菁英教學理念。這里不是單純地追求分數,而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眲⒛壤蠋煼窒韺W?!拔逵⑴e”的菁英課程體系,讓家長們相信:孩子們在學習之余,能夠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多元能力。
家校共育是一道至關重要的“綜合題”。劉娜從學校小班教學特色和“過來人”角度給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密碼:多溝通,常疏導,勿聽信;教育孩子時要做到嚴愛有度;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和規劃者,助力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穩步前行。
“博士書記”亮相后,被家長們現場“追星”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歷史名師、教科室主任朱廣軍大學畢業后到南師附中工作了20年。今年4月,他來到南師附中實驗初中擔任黨總支書記。近一個多月來,他在教學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成長、加快與附中融合等方面進行了系列實踐與探索: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陣地,學校組建了興趣小組,開展研討、讀書、考察等系列活動,為智能時代培養“未來型人才”播下創新火種;在與附中的深度融合中,人工智能小組聯動,德育心理培訓,信息教師師徒結對,化學常態化督導,邀請附中化學、語文教研組長進行學科指導講座等舉措落地生根,構建起“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在書香校園建設過程中,學校翻新圖書館、更新藏書、開設自主閱讀課,參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讀書節活動——葉兆言先生講座及簽名贈書活動;在魅力校園的打造過程中,籃球聯賽、羽毛球爭霸賽、步行者戶外實踐等活動輪番上陣。教學區的乒乓球臺更成為學生們“課間15分鐘的快樂驛站”;學校嚴格落實周末雙休,將午練優化為“室內午休+室外答疑”。三個年級實施分層輔導,讓教育回歸“以人為本”的初心;在后勤保障方面,學校升級安全防護體系,改善食堂餐品質量,用“舌尖上的幸福”與“校園里的安心”,構筑起孩子們成長的溫暖港灣。
報告會現場,朱廣軍從教育的定位到教育管理規劃,再到辦學目標與發展愿景,描繪了學校發展的藍圖。作為北師大本科、碩士,以及南大教育學博士,朱廣軍的亮相和發言贏得大一波學生家長的認同。
會后,家長們化身粉絲,將朱廣軍團團圍住并咨詢個不停:“書記您好!我是三牌樓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家長,我們已把戶籍遷到學校附近的房子里,但不知道會不會學額不夠?”“你們學校均衡分班嗎?”“我們是學區生,我家女兒田徑特別好,進校后有沒有田徑隊發揮和培養我女兒的特長?”……面對家長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朱廣軍一一耐心回答。
通訊員 侯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戴明夷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