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5日,由上海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研究中心、浙江省社區中醫藥服務研究中心、上海市靜安區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辦,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上海市中醫藥協會慢病管理分會、陸氏針灸傳承研究中心承辦的“滬浙基層中醫藥發展交流大會”在靜安區召開。
本屆大會以“傳承發展,創新融合”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滬浙兩地的中醫醫學專家、相關政策制定參與者、基層醫療工作者、家庭醫生等200余位代表齊聚上海,共同探討中醫藥服務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與發展、最新政策和學術研究,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守護居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新動力。
大會指出,滬浙兩地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在中醫藥傳承創新領域各有特色——上海依托國際化大都市優勢,正著力構建“海派中醫”服務體系;浙江則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打造“浙里中醫”智慧服務品牌。此次交流大會打破地域界限,讓基層中醫藥經驗互鑒、資源互補、人才互通,使中醫藥在社區健康守門、慢病管理、治未病等領域釋放更大能量。
主論壇上半場,與會專家以《高位推動 多措并舉推動社區中醫藥服務主陣地建設》《杭州市智慧中藥建設賦能基層中醫發展》《數智賦能基層中醫藥服務》《“華山醫院—靜安”醫聯體的思考與實踐》《打造便民服務新載體探索中醫惠民新模式——徐匯區基層中醫藥服務創新實踐與啟示》《傳承固基,創新謀篇,全力打造“大運河中醫藥”品牌》等為題進行主旨報告;并就“打造社區中醫‘一院一品’,發揮中醫藥服務在基層主陣地的作用”“以張山雷文化品牌為依托,探索浙江基層中醫藥產業發展新模式”“中西醫結合協同共進,深化社區中醫藥服務內涵”“旗艦領航強基惠民,湖州市基層中醫藥工作創新實踐”為主題進行分享。
主論壇下半場以“專家話慢病”為主題,就中醫藥腫瘤防治鏈式管理體系構建、以減重管理為核心、多中心管理情志病、基層醫療中睡眠障礙、燥濕為綱論治慢性咳嗽、一站一品傳承岐黃之術等方面進行交流;以“名醫話醫術”為主題,通過對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答好大運河國醫館建設的特色卷、魏氏傷科流派及其腰突癥特色手法治療技術、“陸氏針灸”流派及其腰扭傷診治特色技術、脫發、白癜風社區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充分展現上海海派中醫醫學魅力。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從云端藥方到養生膳坊:靜安區織就中醫智慧康養網”“銀針繡槎溪:從非遺館到社區的中醫經絡新圖譜”“儒風杏雨·幸福康坊:言子書院賦能的中醫藥社區服務新范式”三場分論壇,與會專家共探中醫藥發展新路徑。
主辦方表示,此次滬浙基層中醫藥發展交流研討大會不僅是一場基層中醫藥特色、非遺傳承的沉浸式之旅,還是一場基層中醫藥界的文化盛宴,更是推動滬浙兩地中醫藥進一步協作發展的重要橋梁。未來,滬浙兩地將繼續深耕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探索健康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通過人才共育、技術共享,讓中醫適宜技術在新時代煥發活力,為滬浙基層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記者:郁婷藶
視頻:傅雷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