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隔壁老王,今天我要好好聊聊這臺讓我徹底改觀的比亞迪秦(參數丨圖片)L DM-i智駕版。說實話,這些年國產車進步神速,但真正讓我這個開慣了德系車的老司機心服口服的還真不多。這臺車不一樣,它不僅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甚至讓我這個對混動車一直持保留態度的"老頑固"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7.98萬起的補貼價,續航超2000公里,還標配高階智駕,這性價比簡直離譜。
第一次見到秦L DM-i智駕版時,我就被它的外觀驚艷到了。前臉那個龍顏設計配上犀利的LED大燈,比老款秦PLUS精致太多了,尤其是車身側面的溜背線條,流暢得就像一滴水從車頂滑落到車尾。我特意圍著車轉了兩圈,發現比亞迪這次在細節上真是下了功夫,隱藏式門把手、貫穿式尾燈里的中國結元素,就連輪轂的造型都比同價位的合資車精致不少。說實話,就沖這個顏值,放在合資品牌里起碼得賣個二十多萬,誰能想到它補貼后只要7萬多?
坐進駕駛艙,第一感覺就是這車的內飾比我想象中高級多了。中控臺對稱式的布局很規整,15.6英寸的旋轉大屏和全液晶儀表盤科技感十足,雖然有些地方還是用了硬塑料,但整體做工相當扎實。最讓我意外的是座椅的舒適度,包裹性和支撐性都恰到好處,比我那臺開了六年的邁騰還舒服。不過儲物空間確實是個小遺憾,扶手箱和門板儲物格都不算大,放個保溫杯就差不多占滿了。
啟動車輛后,純電模式下的靜謐性讓我印象深刻。輕踩油門,電機瞬間爆發的扭矩讓這輛車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出去,7.9秒破百的加速能力在城市里完全夠用,紅綠燈起步時經常能把旁邊的BBA甩在身后。切換到混動模式后,1.5L發動機介入幾乎無感,EHS電混系統的平順性堪比CVT變速箱,完全感受不到傳統混動車的頓挫感。最神奇的是它的能耗表現,我這半個月開了1500多公里,百公里綜合油耗才2.9L出頭,算下來一公里成本不到3毛錢,比我坐地鐵還便宜。
說到續航,這絕對是秦L DM-i最恐怖的地方。官方宣稱滿油滿電能跑2100公里,我實際測試下來,純電續航確實能跑到110公里左右,足夠我三天上下班通勤。而65升的大油箱配合第五代DM技術,長途自駕時續航焦慮完全不存在。上周我從北京開到上海,全程1200多公里,出發前加滿油充滿電,到目的地時油表才下去不到一半,這種續航表現放在燃油車時代簡直不敢想象。
底盤調校是這輛車爭議最大的地方。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在過減速帶時確實會有點顛,但日常行駛中濾震效果還不錯,至少比同價位的日系車強不少。轉向手感輕盈精準,虛位很小,女孩子開起來也不會覺得費力。隔音方面,低速時非常安靜,但高速上胎噪確實明顯,尤其是跑到120km/h以后,得把音樂音量調大才能蓋住。不過考慮到它的價格,這些缺點完全在可接受范圍內。
智能化配置是這代車型最大的升級亮點。全系標配的"天神之眼C"高階智駕系統,29個傳感器包括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攝像頭,可以實現高速領航、自動變道、智能避障等功能。實際使用下來,這套系統在快速路上的表現相當可靠,能自動跟車、保持車道居中,遇到大貨車還會主動拉開橫向距離。全場景自動泊車更是新手司機的福音,狹窄車位也能一把入庫,比我這個老司機停得還標準。
作為家用車,空間表現同樣令人滿意。2790mm的軸距帶來了接近B級車的后排空間,我1米78的身高坐在后排,腿部還有兩拳多的余量。后備廂容積足夠放下三個登機箱,后排座椅還支持比例放倒,搬運大件物品也不成問題。唯一不足的是后排座椅坐墊稍短,對大腿的承托不夠充分,長途乘坐可能會有點累。
說到價格,這可能是最讓我震驚的部分。官方指導價9.98萬起的120KM領先型,算上各種補貼后實際落地價才7萬多,這個價格連
經過一個月的深度體驗,我終于明白為什么秦L能成為中級轎車銷冠了。它用十分之一的價格,提供了媲美豪華車的體驗;用顛覆性的技術,重新定義了家用轎車的價值標準。雖然它在舒適性和品牌溢價上還有提升空間,但考慮到7萬多的售價和近乎變態的省油能力,這些小缺點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你正在尋找一臺經濟實惠又科技感十足的家用車,秦L DM-i智駕版絕對值得你到店試駕一番。記住,試駕時一定要重點體驗它的混動平順性和智能駕駛系統,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被這臺"工業奇跡"徹底征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