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行進中國”湖北調研采訪團
寒風呼嘯,呵氣成冰。在素有“中國寒極”之稱的黑龍江漠河,氣溫低至-40℃。一輛搭載馬赫電混PHREV的測試車靜靜停在雪原上等待啟動指令,指令下達的一瞬間,車輛在冰天雪地中瞬間啟動,發動機轟鳴聲劃破寂靜……
在現場測試的過程中,車輛在極端低溫下還能保持優秀續航表現和強勁穩定的動力輸出。在極寒天氣下靜置12個小時后,仍能在0.6秒內順利啟動。回憶起今年初,馬赫動力在漠河的“極寒”測試的場景,東風汽車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副總工程師李鉀還激動不已。“在極寒測試中,動力系統的優異表現說明我們克服了新能源車在低溫環境水土不服的問題!”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新能源動力總成技術副總工程師李鉀介紹馬赫動力發動機。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在東風汽車全球創新中心,李鉀指著展示臺上的發動機介紹,“測試車上搭載的就是這款行業首個熱效率突破45%的混動專用發動機,在-40℃環境下冷啟動時間比國際競品快30%。”
從實驗室到雪原,“中國心”的硬核底氣在于創新。作為行業第一個熱效率達到45.18%的混動專用發動機,馬赫動力用四項顛覆性技術樹立新標桿:業內率先將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帶入混動領域,增壓效率提升7%;低壓冷卻EGR率突破30%,提升混動發動機使用熱效率;全球首創高壓四次噴射技術,讓燃油霧化精度達毫秒級,提升燃燒效率;184克的行業領先超輕活塞,讓發動機機械能量損失降到最低。
馬赫動力系列產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針對新能源車在低溫環境下的‘續航骨折’的頑疾,充分考慮極寒下散熱特性,從材料結構等多維度提升動力電池保溫性能,徹底改寫新能源車‘怕冷’的歷史。”東風汽車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總監葉曉明介紹了東風的三大獨創解決方案:通過電池模塊與箱體框架梁之間增加新型保溫材料,在冷卻板底部粘貼多孔發泡材料,將電芯和冷板與底護板進行熱隔離,避免電芯熱損失,實現整體保溫,保證動力電池低溫環境下的續航能力;電池脈沖自加熱技術,改善極寒下電池的低溫性能,實現低溫充電時間降低40%;獨創的AI能量分配策略,在電量歸零前,自動啟動“求生模式”,實現精準分配剩余電能,避免車輛饋電拋錨。
馬赫動力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在測試基地的榮譽墻上,五座“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獎杯與嶄新的“世界十佳電驅動”證書交相輝映。
“我們累計申報了650項專利。”李鉀說,成就背后,是研發團隊每3天誕生1項發明的創新速度。
發動機的轟鳴不僅宣告中國汽車工業突破“極寒禁區”,更展現了高端制造領域的“中國方案”。“這條完全自主的動力鏈,正在重塑全球混動技術競爭格局。”東風研發負責人表示。(周雯、梁秋坪、王曉嘯、郭婷婷、周恬、周倩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