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陽天氣多云 19℃~30℃
5月22日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
羅江非遺亮相深圳文博會
傳統技藝激活現代消費新動能
作為四川館內唯一的非遺食品專區,羅江通過食品展、文創展和電影片花放映,構建起可觸可感的非遺體驗場景,全方位呈現了川劇和川菜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蓬勃創新活力。
走進四川展區15號館文化消費?文旅融合展,非遺與美食的跨界融合格外吸睛。以羅江清代才子李調元生平為背景的電影《圣旨到》片花在峨眉電影集團展區循環展映,光影交織間重現四川歷史名人風采,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一旁展柜里的非遺漆器溫潤雅致,川劇臉譜烙畫線條遒勁,泛黃的《醒園錄》典籍靜靜訴說著川菜文化淵源……它們與有序擺放的羅江豆雞、楊記鹵鵝、天府花生、糯米咸鵝蛋等傳統美食形成羅江獨特的“川劇川菜文化矩陣”。
王明富馬鞍山漆器技藝歷經百年歲月,其作品以天然生漆為靈魂,經數十道工序層層髹漆,使得光影在漆器流轉間如詩如畫,引得游客紛紛俯身細觀,靜靜感受每道漆紋里藏著的光陰故事。
兼具歷史文化底蘊與非遺傳承價值的糯米咸鵝蛋,憑借延續百年的手工裹制技藝,烹飪出“外裹糯米清香、內藏咸蛋黃沙潤”的獨特口感,讓現場的“好吃嘴”們不禁駐足品鑒。
羅江豆雞是一種口感酷似雞肉的傳統特色豆制品,味道綿軟干香、咸香鮮麻,不少游客在試吃后紛紛點贊:“沒想到豆制品能做出肉香,越嚼越有回甘!”
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記鹵鵝,以“古法川鹵”為魂,獨創出“骨肉酥離、咸香沁髓”的鹵鵝秘技。其成品色澤紅亮誘人、肉質細嫩化渣,裹挾著十余味香料的復合香氣,吸引了大量食客前來品嘗試吃。
“這個鹵鵝味道太正宗了,我一下買了三袋!”游客周女士拎著剛入手的楊記鹵鵝喜笑顏開,她指著包裝精美的天府花生表示,“傳統美食加上現代設計,既適合自己吃也能當伴手禮,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參展的羅江特色美食均采用標準化生產工藝,在保留古法風味的同時,更融入了便捷化包裝與時尚化設計,讓傳承百年的味道成功叩開年輕人的消費市場大門。
接下來,羅江將繼續深挖調元文化、三國文化等本地文化IP,通過“非遺+文旅”“非遺+電商”等多元模式,構建“文化展示-產品轉化-市場反哺”的完整產業鏈,努力為羅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新動能。
當青銅面具遇上科技之都
三星堆文創在深圳文博會引熱潮
三星堆博物館驚艷亮相兩大展區——10號館國際文化貿易展的“文創中國”展區和15號館文化消費·文旅融合展的四川展區,在現場掀起一陣“古蜀風潮”,全方位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創新活力。
“本屆深圳文博會我們共展出100余款三星堆文創產品,涵蓋生活用品、潮玩手辦、非遺工藝等類別,既展現了三星堆文化的多樣性,也體現了傳統與科技、藝術與生活的創新結合。”三星堆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10號館“文創中國”展區,龍虎尊杯、鳳鳥蓋碗杯、青銅啾等新穎的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爭相購買。“我之前就在網上看到過青銅啾,特別可愛,今天在現場看到立馬就買下了。”深圳市民蔡女士說,“這些三星堆文創都特別有意思,下次我一定要去三星堆博物館親眼看看那些火出圈的文物。”
據介紹,三星堆文創產品的設計靈感源自三星堆標志性文物,創新結合現代工藝賦予古老器物新生,讓古蜀文明從博物館展柜走向大眾生活。例如,太陽神鳥系列手辦盲盒選取三星堆青銅神樹為設計元素并融入卡通風格,讓文物變得俏皮可愛,成為年輕游客追捧的潮流單品。
而在15號館四川展區的“天府文創市集”,三星堆以“文旅融合”為核心,展出了川蜀小堆麻將系列和變臉冰箱貼等充滿巴蜀生活氣息的文創。以青銅面具為原型的盲盒、融合川劇變臉藝術的冰箱貼,既保留了文化內核,又增添了趣味性和實用性。此外,四川展區還結合數字化技術,通過高清數字展屏青銅神樹的冰火紋路,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文物背后的科技賦能。
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不斷深入挖掘三星堆文化的豐富內涵,推出多款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創意文創產品。下一步,三星堆博物館將繼續加強與其他元素的融合創新,通過創新多元的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進一步擴大三星堆文化的影響力。
來源 | 羅江發布、微新廣漢
編輯 | 劉婭 責編 | 張慶 杜敏 孫暢 監制 | 袁昱
點亮和讓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