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吖,我是慕姑娘!
一個熱愛旗袍、熱愛乒乓球、熱愛寫作閱讀、熱愛文學,努力發光發亮的單親媽媽!
作者丨耶雅億
編輯丨慕霂
芒果臺出了一檔新綜藝《是女兒是媽媽》,聚焦“母女關系”的代際女性情感綜藝,節目組一共有4對母女,在旅行中溝通心靈。
黃圣依母女的相處模式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15歲的黃圣依和母親鄧傳理合影
去年《再見愛人》播出后,黃圣依的婚姻問題讓網友們操碎了心。以為她嫁入了“豪門”,生活無憂無慮,結果節目中她說“這是我想離婚的第三年”。
她還有一個“爹味十足”的老公楊子,當老婆想“被看見、被尊重”時,楊子卻選擇“視而不見”,默默流淚的黃圣依激發起無數人的保護欲。
《是女兒是媽媽》中,黃圣依又讓大家驚呼——
痛苦的妻子,往往在原生家庭里與媽媽關系不好。
簡述幾個節目片段:
節目組采訪鄧傳理黃圣依成長過程中是否能自己做決定,鄧傳理直接回答“讀大學以前基本都是我們做”。
她表示做決定時不大會考慮黃圣依的喜好,因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她不接受也得接受,決定權在我”。
當黃圣依想清理媽媽家冰箱過期的東西時,媽媽鄧傳理的反應一下子很激動,中英文并用,表示不需要。
黃圣依表示家里的衛生最好請一個阿姨來做的時候,鄧傳理也非常反對,認為阿姨代替不了她。
她甚至還拿出了《三國志》,為的是論證勞動其實就是體育活動。
對于黃圣依來說,媽媽年紀大了,很多事需要交給別人來做。
對媽媽,黃圣依也有著清醒的認知。
“她不愿意在我面前表現出自己已經在慢慢地衰老,不如從前了,而我也已經長大了,這個‘方向盤’就要慢慢從媽媽的手里接過來,但是媽媽不想坐到副駕的位置”。
不少網友評論認為“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黃圣依這么能忍”“典型的中式家庭控制欲”“黃圣依媽媽好讓人窒息”等。
采訪鄧傳理時,節目組問其是否對黃圣依滿意,她直言“這個就很難說了呀”。
在她的規劃中,黃圣依應該像普通人一樣,但進了娛樂圈后,她只能眼睜睜看著的無力感讓父母很心疼,“我希望她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在鄧傳理看來,“女兒她一個人過中年四十歲的人,走到今天已經是很不容易,也不想給她很大壓力”。
所以第一期節目結束時,鄧傳理還是同意了請阿姨。
控制欲這事兒是祖傳的。
孩子在父母的高控制下長大,也會不自覺地有控制欲,并且不會覺得另一半有控制欲多可怕。
婚后就成了惡性循環——媽媽控制黃圣依,黃圣依找了控制欲強的楊子,然后黃圣依又想控制媽媽,一家人控制來控制去。
雅億當初看《再見愛人》,要被楊子氣死了,黃圣依卻沒什么感覺,可能就是因為,她早適應了控制這個事兒,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
1
那些死活不肯夸孩子的父母
本質上是在跟自己較勁
他們不愿承認——
孩子超越了自己想象中的模樣
鄧傳理女士在節目里貢獻了教科書級的語錄:
"讀大學前都是我們做決定"——直接把孩子前18年的人生安排得明明白白。
"興趣可以培養"——翻譯過來就是"你的喜好不重要"
"她不接受也得接受"**——堪比霸王條款
這種"我為你好"的家長專制,本質上是用愛的名義實施精神綁架。網友說的:"終于明白黃圣依為什么能忍楊子十年,這忍耐力是從小練出來的啊!"
鄧女士最讓人唏噓的,是她那句"希望她做個普通人"。這話藏著中國父母最擰巴的心態:既想孩子出人頭地,又怕孩子太出眾失控,既操心孩子不獨立,又拒絕交出控制權。
觀察鄧女士對女兒的評價,發現中國父母有個通病——"永遠差評"——以為批評才能促人進步,卻不知欣賞才是最好的激勵。
雅億看著黃圣依小心翼翼提議請保姆的樣子,心尖發顫?這種"想孝順又怕傷自尊"的糾結,正是中國式親子關系的死結。
2
親子關系像跳探戈
進一步退一步都是學問
最重要的是記住——鼓勵孩子
雅億為什么會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我的家庭,很多人都是老師,住在教師大院里。我爸,是我就讀高中的數學老師。他一直在鼓勵我。
我是在鼓勵中長大的。
我爸爸學的是數學,我學的是中文。
我是2002年參加高考的,當年復旦大學在我們陜西文科招生最高分的專業是新聞。我差一點點沒有考進去,被調劑到中文系。我爸就鼓勵我說,這個專業最最最適合你。
今天,大家也看到了,新聞的處境尷尬。二十年前,大家都覺得讀中文=失業。今天再看呢?語文老師、考公上岸都歡迎中文專業。
有遠見的父母,不跟風,言傳身教,一直會鼓勵孩子。
孩子好比瓷器的黏土,家長怎樣的鼓勵引導,ta未來就有怎樣的雛形。
看黃圣依和媽媽的拉鋸戰,我想起我爸在我高考失利時說的話:"中文系怎么了?我閨女這一手好文筆,遲早要發光!"
你們看,同樣是面對孩子偏離預期的選擇,我爹和黃媽媽活成了對照組——一個拼命把孩子往"標準答案"里按,一個卻相信"錯題"也能開出花來。
黃媽媽那句"希望她做個普通人",聽得我心頭一顫。多少父母把子女當成了自己的3D打印機?非按自己設計的圖紙來,打歪一毫米就急得跳腳。
人不是流水線產品啊!就像我爸,數學老師生了個文科女兒,人家非但沒逼我改志愿,反倒逢人就夸"我閨女文章上報了"。
現在想想,黃圣依在婚姻里的忍氣吞聲,和她媽這套"否定式教育"簡直一脈相承——從小被灌輸"你不懂事""我比你懂",長大了自然覺得"老公比我懂""老板比我懂"。
原生家庭這堂課啊,教不會自我肯定的孩子,走到哪兒都帶著討好型人格的GPS。
孩子長大后的膽識,都是父母給的。
姐妹們,要是你的父母也是黃圣依媽媽這種類型,要是你一直內核,長大了還暗暗在和父母較勁,記住雅億這句話: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我們成長的留白處。
孝順,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帶著愛意溫柔地"修正"。畢竟,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彼此成全對方活成更自在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