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而
近日,某小學食堂絞肉機里發現大量活蛆,真讓人看得頭皮發麻。殊不知,這種"只要吃不S人就不算事"的僥幸心理,正在各個領域蔓延成災。
絞肉機里能養出活蛆,說明至少連續多天沒人認真清洗??蛇@臺機器肯定每天都在使用,那工作人員是真看不見,還是假裝看不見?答案很明顯:他們早就習慣了對肉眼不可見的風險視而不見。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從不保養的電梯,從不清洗的空調,從不更換的煤氣軟管...每個都是潛在的殺人兇器。據統計,90%的重大安全事故都源于長期存在的隱患。這些隱患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發現不了,而是因為發現了也懶得處理。把"暫時沒出事"等同于"永遠不會出事",直到災難發生才后悔莫及。
這種"糊弄學"思維有三個致命病灶:
1.以"當下無害"為唯一標準。蛆蟲卵剛混入時看不見,異味被調料掩蓋,吃一頓也死不了人。這種"即時無害"的假象,讓管理者把底線一降再降。就像很多化工廠把"今天沒爆炸"當安全生產標準。
2.把"沒被發現"當合規證明。食堂可能通過應付檢查混過了無數個季度,這種"過關經驗"反而強化了僥幸心理。就像網貸平臺暴雷前都持有正規牌照。
3.用"行業慣例"自我麻痹。當有人說"大家都這樣"時,道德底線就被集體拉低了。地溝油、黑心棉哪個不是"行業秘密"?
我們正在為僥幸心理集體買單,因為這種思維模式造成的隱性代價,遠比幾只蛆蟲可怕。
從D奶粉到問題YM,所有重大事故在爆發前,都經歷過"小問題—被忽視—大爆發"的軌跡。絞肉機的蛆蟲只是尚未釀成食品安全事件而已。
每次這樣的新聞曝光,都在消耗公眾對教育系統、監管體系的信任存量。當家長連學校食堂都不敢相信時,社會運行成本會指數級上升。
許多單位也形成了"媒體曝光—緊急整改—風頭過后復原"的惡性循環。就像總在洪水來了才修堤壩。
要解決這種頑疾,需要建立三道防火墻:
1.可視化監管
后廚直播只是基礎,關鍵是要讓監管數據流動起來。比如給絞肉機加裝清潔記錄芯片,未按時清洗自動鎖機。用技術把"看不見的角落"曬在陽光下。
2.建立"吹哨人"生態
鼓勵內部舉報不能只靠口號。要設立直達監管部門的匿名通道,并保證舉報人優先獲得崗位晉升機會。讓"發現問題"比"掩蓋問題"更有利。
3.引入"預期風險"追責
現行法律多在事故發生后追責,應該增加對"可預見風險"的處罰。比如發現蛆蟲但尚未致病,仍按食品安全事故的80%力度處罰。
那些在絞肉機里蠕動的蛆蟲,恰似我們社會肌體中的僥幸心理。它們最可怕之處不在于當下的惡心,而在于揭示了一個真相:太多人把"暫時沒出事"當成了"永遠不會出事"。要記住,所有重大災難在發生前,都曾被認為"不太可能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