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烈日炙烤下的城市除了經受高溫“烤驗”,還面臨一個肉眼不可見的健康威脅——臭氧污染。根據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每年5月至9月是我國臭氧污染高發期,其濃度超標天數已超過PM2.5,成為夏季首要空氣污染物。這種略帶青草氣味的氣體,在離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層是保護地球的“衛士”,但一旦在地面聚集,則化身損害健康與生態的“隱形殺手”。
雙重屬性的臭氧
圖片由AI生成
臭氧(O?)由三個氧原子構成,強氧化性使其具有兩面性:高空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而地面臭氧則由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強烈日照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報告,從5月18日開始,臭氧取代PM2.5成為北京大氣首要污染物,午后14時至17時成為污染峰值時段。
健康與生態的雙重挑戰
醫學領域已明確臭氧對人體的危害:短期暴露會引發眼睛刺痛、咳嗽、咽喉腫痛,長期接觸可導致肺功能下降,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臭氧濃度每提升10微克/立方米,盡管只是短期暴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所致日均死亡率就會分別提升0.24%、0.27%、0.60%、0.24%以及0.29%。與此同時,臭氧還會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農作物減產。
公眾防護方面,建議采取“錯峰行動”——避免午后高溫時段長時間戶外運動,關注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平臺,當臭氧濃度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時,敏感人群需減少外出。
每個人的“減污清單”
降低臭氧污染需全社會共同參與:
1、綠色出行:夏季汽油車怠速狀態下VOCs排放增加40%,短途出行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或騎行;
2、錯峰加油:選擇夜間20時至次日6時加油,減少油氣揮發;
3、環保消費:選用水性涂料替代油性漆,舊家具翻新時選擇低VOCs黏合劑;
4、智慧生活: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降低發電負荷帶來的間接污染。
來源:BRTV新聞(記者:王偉)
編輯:李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