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深圳的醫療,不少人都會直搖頭,明顯能夠感知到深圳醫療與經濟發展的不匹配。那么,究竟深圳醫療的實際水平如何,本文通過關鍵醫療數據和醫療事故來一探究竟。
一、深圳醫療資源數據:并不出彩
根據深圳統計年鑒數據,截至2023年,深圳市共有159所醫院,其中綜合醫院81所,不包含私人診所及單位內部醫務室(此類有4992個),病床總數6.99萬張(北京15萬張),執業(助理)醫生5.07萬人(北京13.4萬人),可見深圳的醫療水平與北京毫無可比性。
而從深圳市政府官網公布的醫院數據看,全市共有32家政府辦三甲醫院(僅統計總院區,不含6個分院區),不包含深汕合作區。深圳另有營利性民辦醫院1家——深圳龍城醫院,因此全市共有33家三甲醫院。
深圳三甲醫院詳細信息列表
如果按總院區計算,福田區三甲醫院數量最多(10家),其次是龍崗區(7所),然后是寶安區(5所),南山、羅湖各有3所,龍華、坪山各有2所,光明僅1所,而鹽田區、大鵬新區至今沒有1家三甲醫院。
從全國來看,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中國大陸地區公立三甲醫院數量排名,深圳以30家的數量居全國第15位,遠低于GDP的排名,可見深圳醫療總體水平確實有待提高。
中國內地主要城市醫院關鍵數據
二、深圳醫療事件舉偶:觸目驚心
1、死者家屬質疑醫院“強摘器官”
2018年8月,77歲的患者張玉華在深圳某三甲醫院體檢時發現膽囊結石,入院治療后被診斷為“胰腺惡性腫瘤可能性大”,隨后進行“全胰切除”切除手術。
沒想到,張女士術后兩月余,就因肝功能嚴重衰竭而去世。
術后躺在床上的張女士
直到5年后的2023年11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才判決醫院方賠償患者家屬62萬余元。
然而,張女士女兒在母親去世后打印病歷才發現,無論是術前檢查,還是術中病理檢測,都沒有發現母親的胰腺有腫塊或病灶,這與其死亡有一定關系。
因此,患者家屬收到全額賠償款后仍有異議,從2023年12月開始先后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信息,稱醫院“強摘其母親5個健康器官”,醫院發文回應“言辭不實”。
2、機器人手術引發醫療事故致死
2024年9月,廣東一名持有黃牌認證的副主任檢驗技師向同行披露了一起發生在深圳的婦科醫療事故。
曝光機器人手術事故的檢驗技師信息
該事故發生在深圳某三甲醫院,一位40余歲患者在進行機器人輔助子宮內瘤體切除手術時,不幸離世。
據相關報道,該患者瘤體估計為一般的良性肌瘤,完全可以采取一般人工手術摘除,手術難度也一般,但醫院卻使用機器人,導致手術操作失誤,結果釀成悲劇。
3、小伙拔牙后顱內嚴重出血致死
2023年7月30日,在深圳大鵬新區的汽車工程師王奧紀因牙齒發炎疼痛,獨自到葵涌某醫院口腔科拔牙。
接受拔牙手術前的王某
原本拔牙過程中患者并無不適,但隨后醫生給他復拍全景片時,他突然在全景片室暈倒,清醒后醫生將患者轉到急診科,期間出現顱內出血等異常情況,隨即被轉至坪山某醫院做開顱手術,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并于14天后離世,年僅23歲。
死者家屬無法接受該結果,懷疑為死者進行拔牙手術的醫院存在醫療過錯,而該醫院的拔牙室和拍片室確實沒有監控,而醫院過道監控可聽到當時有撞擊聲。
最終,負責調查該案件的“醫調委”初步判斷,死亡與拔牙之間沒有直接因果關系。
總結:除了以上醫療事故,近期深圳還發生過“老人術后腦梗死但無法提供視頻監控”(2025年3月)以及“女子拔牙術后口中留有手術車針”(2025年5月)等備受關注的事故。深圳無論是關鍵醫療數據方面,還是醫療事故防控方面,都與一線城市的現實嚴重不匹配,未來醫療水平提升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