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5日獲悉,中國專家領銜團隊經過二十年的臨床實踐與技術迭代,將從法國引入的SEEG概念創新結合腦機接口技術,建立“體系化SEEG技術”,實現癲癇診療從“經驗依賴”到“智能精準”的跨越,為破解癲癇診療難題提供中國方案。
“體系化SEEG技術”是指:體系化的腦內電生理腦外監測技術。SEEG技術是指:立體定向腦電圖。
第九屆全國腦電生理診斷及癲癇SEEG術前評估會議在滬舉行。(會議組委會供圖)
在第九屆全國腦電生理診斷及癲癇SEEG術前評估會議上,記者了解到,癲癇是中國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其精準診療長期依賴高成本的 SEEG技術。SEEG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由法國學者首創,雖然是癲癇病灶定位的“金標準”,但操作門檻高、高度依賴專家經驗,且設備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普及。
國家腦科學博士后工作站、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腦科醫學中心郭輝教授,上海市兒童醫院陳育才教授團隊探索打造的“體系化SEEG技術”,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構建了從多模態精準評估到微創手術治療的閉環診療體系,推動“體系化SEEG技術”進入癲癇診療個體化與精準化臨床應用階段。
郭輝教授當日接受采訪時解釋,簡單地說,“體系化SEEG技術”,就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將癲癇患者的真實腦內電生理活動信號引導出來,進入大數據處理分析的計算機,并綜合癥狀學視頻資料、頭皮腦電數據、神經心理學腦功能數據,進行多模態AI智能分析。醫生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個性化腦電特征,制訂每一位患者的個性化手術治療方案。
郭輝教授指出,當前癲癇的臨床診療存在基層專科醫師數量缺口明顯、優質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等結構性矛盾。他倡導實現“新突破”、持續激發“新動能”、打造長效深遠的人才培養“新機制”。這位專家表示,其所在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癲癇中心將把前沿技術轉化為基層醫生能掌握的解決方案,推動診療技術下沉,突破基層醫療長期存在的技術應用瓶頸。針對臨床難點設計課程,著力破解基層醫療中癲癇共患病識別不足、手術指征把握不準等問題。未來將持續擴大幫扶范圍,讓更多參加學術培訓的學員帶動基層單位構建標準化診療流程。
據悉,第九屆全國腦電生理診斷及癲癇SEEG術前評估會議上,郭輝教授和陳育才教授團隊從實用臨床癲癇定義出發,全面講解“體系化SEEG技術”設計突破、腦電生理在癲癇定位診斷中應用等詳實內容,以提升臨床醫師的癲癇電生理臨床診斷水平和應用能力。
上海市普陀區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梅芳教授指出,本次會議搭建了腦機接口“體系化SEEG技術”在癲癇手術領域規范化應用與精準化實踐的交流平臺。未來,上海市普陀區醫學會將持續與具有前沿技術優勢、深厚臨床積淀的??漆t療機構深化協作,搭建“專家團隊-技術傳導-人才培育”聯動平臺,為構建規范化、精準化的癲癇診療體系貢獻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