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晚,趙本山第一次帶著徒弟小沈陽登臺,憑借一條“蘇格蘭裙褲”和略顯奇葩的口音,小沈陽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從此以后,小沈陽火了,無論是電視劇、綜藝還是采訪,各種邀約接連不斷,小沈陽的身邊,更是充滿了討好、巴結(jié)的人群,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么紅的一位演員,他的親哥哥卻一直看不上
可以說,小沈陽的爆火是一個偶然,也是必然,如果沒有趙本山,小沈陽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樣,沒有小沈陽,趙本山不一定能捧火其他徒弟,兩人相輔相成,但小沈陽背后的支持者,可不僅僅是師傅一位
小沈陽的成功,是背后一家人攥著咸菜舉起來的
小沈陽原名叫沈鶴,可能是名字取得太輕,長大以后,小沈陽也是家里最瘦弱的,沈鶴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兼職民間藝人,農(nóng)忙的時候在家里種地,平時沒事夫妻倆就外出唱戲,當年誰家有紅白喜事需要熱鬧場子,小沈陽就被母親用三輪車拉著,十里八鄉(xiāng)的跑演出
小沈陽有一個哥哥叫沈飛,比自己大了幾歲,兩個人最開始一起跟著父母學唱戲,不過小沈陽的天賦比哥哥強,10歲的時候就能登臺演出了,沈飛于是就開始在家務農(nóng)
15歲是,小沈陽突發(fā)奇想,想去武校練武,父母雖然不理解,但看著兒子信心滿滿的樣子,還是決定拼一把,他們把地賣了、東西典當,又借了一些錢,湊了整整3000塊給兒子當學費
小沈陽就這樣在武校待了一年,直到第二年回家,沈飛半夜拉著弟弟說:“爸媽為了你,差點把全村都求遍了”,小沈陽看著哥哥和父母手里的饅頭咸菜,第二天就決定,不去上學了
可當時的小沈陽已經(jīng)年近18歲,就算是不上學,也總得找個工作,所以小沈陽就決定去演二人轉(zhuǎn),因為當時這個行業(yè)在東北正火,而且小沈陽自己也有基礎,能勉強混口飯吃
2000年左右的東北,對二人轉(zhuǎn)演員有兩個要求,一是唱得好、二是得能喝酒,把人家唱高興、喝高興了,錢自然就多了,小沈陽對自己的酒量很自信,唱功也不錯,可最開始的幾單生意,工錢賺的都不多,于是小沈陽就想了個主意,每次出場的時候都要穿花棉襖、頭上再戴個發(fā)卡,男扮女裝的滑稽穿搭,一出場就能把人逗樂
就這樣一直唱到了2006年,小沈陽在一次演出時,被趙本山看中,二話不說就收入了門下,3年之后,小沈陽跟著師傅趙本山登上春晚,憑借著小品《不差錢》一炮而紅,成了東北影響力僅次于趙本山的存在
成名之后的小沈陽,賺錢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買房子,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城里生活,那段時間,小沈陽一邊唱二人轉(zhuǎn)、一邊拍戲,一邊還要接受采訪,忙得不亦樂乎
可人紅是非多,小沈陽成名了,風言風語也隨之而來
其中最被關注的,就是小沈陽和哥哥沈飛之間的感情,有人說沈飛作為哥哥,看著弟弟一夜成名,賺的盆滿缽滿,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所以兩人的關系也并不好
后來沈飛直播的時候,也談到了弟弟,有人問他跟弟弟還有沒有來往,沈飛有些隨意的說:“三年沒見過了,我從小就看不上他,覺得二人轉(zhuǎn)轉(zhuǎn)不出什么名堂”
這句話雖然聽上去有些嘲諷,但仔細品品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沈飛對弟弟還是很寵愛的,那句看不上,其實也是怕弟弟功成名就以后,變得太飄
實際上小沈陽和哥哥一家人的關系非常親密,小沈陽成名后,一直忙著在外地演出、賺錢,沈飛就搬到父母家里,幫忙照顧老人的生活,不久前二老過生日,小沈陽和哥哥一起湊錢,給父母買了個金鐲子,還是由哥哥沈飛送出去,可見小沈陽對哥哥由多尊重
哥哥的那句“看不上”,其實本意還是有些炫耀的,身為哥哥,沈飛的成就或許比不上弟弟,但他對弟弟的愛,卻不比任何兄弟少
都說血濃于水,沈飛和小沈陽三年沒來往,卻對弟弟的行程一直了如指掌,這大概就是中國式親情里,最典型的含蓄吧
在座各位對此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